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生活”的博文

核酸:隐形车票

图片
Photo by 郑釜 在当下的防控形势下,进出北京需要48小时核酸报告,做核酸就变成了很多小伙伴的家常便饭。在当下这种城市间频繁互动的经济形态下,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是一张小小的核酸报告。连续5-6周,每周做至少2次,最多5次核酸的经历,也是无奈之举。 1.各个城市的健康码还不通行,各省有各省的系统,不同城市间出差大部分需要当地的健康码,部分城市出示其他地区健康码也管用; 2.每个地区核酸检测的流程均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形成了简单高效的流程,可以实现线上挂号、缴费、查询结果; 3.承诺24小时出核酸报告的结果,基本在6小时内可以出来,少量监测点3-4小时即可; 4.核酸报告电子版第一时间在检测医院的小程序上第一时间查询,很快可以跟当地的健康码关联显示; 5.异地核酸结果与北京健康宝的关联时间不定,大部分在24小时之后可以在北京健康宝中查询到; 6.北京健康宝只记录北京当地的核酸检测记录,在北京检测后,会覆盖掉异地的结果,异地检测结果不会记录在历史当中; 7.北京的核酸检测依然是几乎最贵的,是单人试剂检测,在三四线城市的混检当中,本人做过最低价格是8元/人; 8.混检和单独试剂的检测出结果的速度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别; 9.目前规定进出京均需要持核酸报告和行程码,飞机进出京办理登机牌均需要核酸报告,高铁与自驾进京时才需要; 10.如果在出差途中,某地忽然显示“🌟”号是最麻烦的,可能因此不能回京,要在京外待14天把“🌟”熬掉; 11.海南全省对北京来的旅客,需要48小时内2次不同地点的核酸阴性报告; 12.北京有🌟的情况下,深圳对所有北京航班旅客落地统一做核酸检测才可以出机场,免费,当下无🌟管控方式不详; 13.个人信息不规则地散落各地,不填各种表单无法出行,有极大的信息泄露的风险; 14.从出行实际感受看,深圳、海南等地执行的出机场刷身份证,基本身份证号码与其他相关信息已经关联,既然数据已经归集,期待管理手段更加简化; 15.当下北京大都是单一试剂,成本高,即使是纯商业行为,也可以混检,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16.北京缺乏明确的24小时核酸检测地点的指引,也缺乏加急核酸检测服务的指引,对于突发急事出行不友好; 同疫苗一样,核酸检测阴性出行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期待流程进一步简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共同守护好疫情的屏障,避免形成出

有趣的事儿

上班几天,一些变化和偶然想想觉得挺逗的,尽管新环境还在适应中,世界还是挺奇妙的。 1、在地铁站里面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师兄,办公室也成了邻居。问问他这么多年还唱歌么,曰:早不唱了。当年可是走廊里的情歌王子,当年啊当年; 2、还是地铁口,碰见了高中同学,参加联通3G品牌发布会刚完,还是巧合; 3、在业务上碰见了多年未见的另外一个师兄,当年分配的时候可是在一个系统内呢,还经常去他的科室玩呢。 4、每次下班的时候地铁口就像一个小市场,卖的东西千奇百怪,从LV到安全套做的装饰品,卖这些东西的人本身都快成行为艺术了; 又成为一个小白领,一个地铁族,貌似光鲜的上班地儿,成本很是高昂,适应中...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了。

决定

当我真的决定后,心里空空的,没有一丝喜悦。回想起之前的几次换工作,心情很不一样。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现实的改变外,情感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晃在这个公司已经走过了5年,这5年里,虽然心情起起伏伏,但始终怀揣梦想,把所有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去做,一直在向前走。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以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有些不知道目标的错觉。一直把很多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选择一个事情跟选择一份工作很可能是两码事儿。目前还不是特别确定,我希望自己能真的融入新的工作,找到一份新的事业,但现在的心理状况暂时还没有这种感觉,积极面对新生活吧! 回头想想这5年,是人生变化很大的5年。在这5年里,结婚、生子,如今儿子都会背诗了;开上了第一辆车,虽然很破;从心怀希望到满心疲惫再到犹豫不决,日子就这么一点点走过,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5年,这样的5年,没有几个。 按说,有选择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有勇气和自信去面对,不过心里还总纠缠在这种破事儿上,心智还不够成熟,一个朋友的一个短信让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惭愧:“所有人的心都很硬,还是你的心最软。”做一个职业人吧,而不是一个情感人,去面对未来的路。

释怀

虽然早些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但今天算是给了别人一个确定的答复,也让自己踏踏实实地落了地,也让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在这个时间说起来应该是昨天的事情了吧。想想过程中可能很多事情做的不“漂亮”,但至少忠于自己,忠于心灵,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以彷徨,也不必徘徊。这么晚了,这样的状态再看 这样的网站 心情会不一样。说真的,这么多天了,还真有点想家,想老婆孩儿了,呵呵,听着电话那头的童音,看看网上的照片,据说,他又长能耐了,学会了很多“耍驴”的本领。 Tracy Raver 的网站聚集了很多小孩子和家庭的照片,一切是非常的美好和安静,当看到他们的眼神,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在这个四处奔忙的世界里,真希望自己能从内心拥有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在灯下的深夜。看见这组照片的时候,想起了家里的宝宝,看着她的分类newborn-babies-kids-family,不由得感慨日子就那么快的过去,一去而不复返。想起刚出生时把他捧在手里,想起他的小手拉着你,想起老婆和他熟睡的样子… 幸福与责任啊。

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问号,人大概就是与自己及期望较劲吧,当现实与预期发生偏差的时候,真搞不懂是该调整预期还是该调整自己。当一直坚持和追求的价值慢慢产生怀疑时,呵呵,我也不知该咋办,像表哥说的,瞧人家许巍怎么怀疑人生…

今天是个节日

愚人快乐!

折磨

这几天很折磨,心智的折磨。顺道说一声,昨天犯懒,没早起去挪车,比我勤快的警察在我的窗户上贴了条,生活成本真是高啊。 很多问题困扰着我,感情和钱是可以分开的么?朋友和生意是可以分开的么?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什么是理性?而自己,是不是还有点侥幸的心理和偷懒的心理?未来又是如何?选择是赌博么?一系列的问号与权衡让我无法抉择。 而同时,不止一个人直接的说我不会做人,也许吧,其实一切都是个度,都是点到为止,为什么一定要清晰呢?为什么呢,但又为什么不呢?什么是职场,什么是做人,什么是感情,什么是职业人?好像知道,好像不知道,好像做不到。道理是如此的简单,做起来确是如此的难。可能自己还是存在着侥幸和赌博,但又为什么不呢?也许真的去除掉这些心理,才会真正成为职业人? 心智没有成熟,需要去磨练吧。什么样的舞台上演什么样的悲欢离合。三十几岁是初长成呢还是刚刚开始呢?我有很多的问号,很多的困惑,但也许这些本来就不是问题。庸人自扰?或许他说的是对的“结婚、生子、然后成人”,尽管不好听,但的确,大概这样吧。过程过程过程,其实世界不会为我而改变的。 该死的CPU是不是硅胶没粘牢,怎么总是让风扇嚎叫!吵死!

选择

这几天又是加班,居然已经习惯了每天6个小时左右的睡眠,虽然下午有时候会有点困,挺挺也就过去了。终于差不多了,也能早点回家,又来了一堆事儿,虽然不是工作,比工作还麻烦。做选择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却必须做出抉择。这种选择除了经济上的还有感情上的、生活方式上的,真是麻烦。 昨天在等待汇报之前看了一篇文章, 泸沽湖边,简单生活 ,帖子中描写的生活就像一个童话,是梦还是现实?除了祝福之外,也有很多质疑,把它看做城里人小资生活的一个片段。我们无从知道,但只是从这平静的文字里,感觉到人与天空是如此的近距离,而这种生活,就像能看得见底 的水。 麻烦。一句话,很有道理,想得少了,自然就幸福了。

情人节

情人节的前一天,在商场转了半天,看了那么多东西也每个头绪,看上的东西太贵,便宜的东西不入法眼。最有趣的是在化妆品柜台、珠宝首饰柜台等地方,有很多转来转去犹疑不定的男士们,而各个商场也特意提供礼品包装等服务。转了一圈也算有点收获,对发卡之类的东西算是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看的上眼的发卡也价值不菲,以前总认为什么黄金啊、钻石之类的东西算首饰,原来发卡也算作一类。 至于我最后买了啥,只有老婆知道了哈。

望京华联的儿童区

图片
过年了,儿子好像突然掌握了很多的本领,最直接的就是走出了鹦鹉学舌的状态,知道把某些句子和单词用到某个地方了,而且这种使用并不是你可以教他的,而是他自己无师自通的,小孩子的学习能力超强。小家伙超喜欢坐车,坐在汽车上就不下来,很久周末没休息过了,过年的最后几天也让他过足了瘾。 现在小孩子很幸福也很可怜,虽然很多玩具,包括电子游戏之类的,但终归不如最原始的东西耐玩,我们小时候玩儿的游戏并不是只停留在记忆中,其实现在小孩子也需要,只是环境已经无法提供了。比如最原始的挖沙子、捞鱼、抓蜻蜓之类的,自然其实是如此的美好,只不过在城市中都变成了奢侈品。 过年在望京华联中发现了一个好地方,顶层的儿童游乐区。有挖沙子、捞鱼,周边还有无数的玩具卖家,大部分是体验式的,你可以带着孩子在样品区先过足了瘾再说,当然,这种玩儿的习惯一旦养成,还怕你不消费?这种mall的形式在北京这种冬天比较寒冷的地方的确不错,儿子玩儿的很过瘾,不过那地方接近于抢钱的地方,还是主动消费。 捞鱼:15元/20分钟,送5条鱼可以带走。儿子一共玩儿了三次,第三次没到时间就连哄带骗的转移了注意力,否则估计要待个一上午的。 挖沙子:这个比较厚道,小孩儿20元/次,大人陪同5元/次,不限时; 在等儿子挖沙子的同时,转了转整个顶层,又用招行的积分换了两个玩具,额外又买了2个,这算主动消费还是被动消费呢? 捞鱼 挖沙子 卖玩具 电玩区 大图

鼠年的最后一天

今天是鼠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自己的新年。我也在守夜,只不过今年有些不同。08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心理经历了太多的跌宕起伏,虽然自己的心大都随着各种屏幕起起伏伏,但在到了年末,却真的是对自己不平凡的几天。到现在才发现,原来电视剧都是真的,原来,事情本来就没有真相与谎言。 我不知道生活怎么不知不觉就变成了这样,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原来这就是生活。原来原来原来... 该死的春晚,虽然没看,就偶尔听到一段声音的片段,就知道形式还是那么烂,这东西什么时候才能消亡呢?巨无聊,新年快点来吧,我已经很困了。 翻页吧,真的希望这是属于我的一年,不再让我失望的一年,无论从哪一个方向...

重回信息过载状态

元旦放假期间,没上网,没看电视,没读报纸,没…,上班了,重新接触互联网。信息过载状态重来。

商业/广告生活

这几天很忙,忘记了平安夜,其实也没什么,本来就不是我们中国人的事儿。可是,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应该给他些惊喜。而在这个不寻常的2008,一场经济地震让所有人都感同身受,在这个新的起点,应该给家人和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和感觉,让一切悲观的预期和烦恼烟消云散吧,让那些物质和欲望暂时抛在脑后。 其实,忘记了的理由说起来也很简单,除了加班之外,就是周末没有时间去超市。在这个商业社会,很多节日和事件是由商家提醒的,各种各样的洋节更是如此,比如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等等等等。即使是春节这种节日,也是只有进了商家的地盘才能感觉到节日的存在。同样,我们身边的各种不错的广告,也让我们会有很多东西触动你软软的心底,虽然这种感觉并不一定直接转化为购买,但的确在你的心中强化了“品牌”。 大概是出于对大众“技术过剩”的好感吧,一直对大众的产品很关注,包括系列的广告。虽然买不起,意淫一下还是可以的。新宝来大概是一汽大众的转身之作吧,不再将技术放在首要的宣传位置,而是强化一辆车给家庭所带来的感受,强化家庭车的概念,同时A级车的入门级别也注定新宝来将是你买车的一个过程,就让新宝来陪伴你继续“向上人生路”吧。个人是比较喜欢这个广告,还有它的背景音乐,上了搜索引擎才知道,有很多人一样和我关注,大概就是那句:My life is brilliant. My love is pure.打动人吧。顺藤摸瓜找到了James Blunt。说到这儿,又想起了崔健那首《飞了》10年后拿出来给耐克做广告,配的刘翔,一点不落伍。 又想起自己买单反的过程了,之前一直对尼康印象颇好,而且自己接触的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nikon 995,进单反的时候却进了佳能的门了,很直接的原因就是400D比D80便宜,再一个就是佳能的“感动常在”比王力宏拿着尼康相机比划强多了…虽然成龙也不咋样,但毕竟“感动常在”。 我们生活在商业的包围当中,买东西的时候经济使用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额外的感受已经变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服装大概已经完全变成了额外的部分…手机呢,还有什么?

冬天来了,会有多久?

最近两个月,关于经济危机的话题忒多了,开始还没有特别的感觉,而危机真的就像冬天一样慢慢来了。现在开始慢慢相信,在奥运的华丽之时,危机已经开始来临,而我们还在盛世的幻觉当中。 最开始特别关注危机还是在长春的一段时间,晚上闲着没事,电视变成了消遣。美国总统选举的话题和经济危机掺和在一起格外的热闹,而每天的CCTV2的直击华尔街风暴也不厌其烦地请着各类专家面无表情地评述着,好像隔岸观火。再过几天突然间的4万亿让我开始感觉到寒意,而回到北京后,CCTV2的主题也增加了“保增长”,媒体也开始铺天盖地地宣传,然后是史无前例地降息。貌似房贷可能会降低,但降薪、失业的危险远大于房贷,钱是挣来的不是么? 作为一个房地产从业者,所谓的危机恐怕来的更贴心。一些自己干公司的朋友开始休整,反正无事可做,甚至做好找地方打工的准备;有的业务员已经转行去做其他商品的销售,房地产市场的消化数量一下回到5年前,价格掉到不是什么大事,成交量没了倒是真的可怕。房子从来就不是什么刚性需求,有钱就买大点的,没钱买小点的,实在没钱先凑合着,也没见多少人住在大街上。作为一个市场从业者,看到的是宏观经济数据的下滑,汽车消费增速迅速减慢,在商场里面看到的esprit啊什么的往年这个季节都是不打折的,目前新品直接就是8.5折…这个冬天有点冷。 现在媒体都圈拢着老百姓花钱,可谁敢呢?都说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但问题是不远了也得有个具体的数儿,就差一天被冻死了这个冬天就是全部。眼看着CPI在下降,印象里面有一个周期美国那边都变成负数了,物价是不涨了,收入比物价的跌幅更快,谁敢呢?就这样的社保体系,谁不能不留点救命钱? 也不知咋了,上来又发一通牢骚,不写了。从道理上讲,事情总会过去,危机甚至等同于新的机会,可俺是唯物主义者,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自己能救自己,被体制抛弃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虽然有这种感觉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就此打住,牢骚写写就罢,生活还得是快乐的。

当当的网上支付与客服系统

当当的整体服务流程可能有所优化,现在发货时间好像挺快,很多订单第二天就可以收到,还经常能收到用当当专用的纸箱子包装的书籍,感觉不错,免运费几乎已经成为了标配。这种服务挺令人舒心的,虽然代价是特别低折扣的书籍不如原来多了。但这也是营销啊,毕竟有不打折的书店的标价和当当的折扣对比着呢。送货和服务貌似变成了额外的附加值,客户心理还是舒服一些,毕竟比实体店节省了很多成本。 因为网上银行支付系统的问题,和当当客服系统打过交到,说说感受。 在支付宝已经成为网购不可或缺工具之后,在银行大规模推销信用卡和网上银行之后,很多网购族估计已经习惯了网上支付的方式。我在当当订书一般慎用网上支付方式,因为怕之后带来的退换货问题、缺货问题带来烦恼,尤其是一个同事的书被送错之后换书的经历让我有点胆寒,基本上几个月打了无数电话才解决了问题,没有点锲而不舍的精神还真不行。这次被我碰上了网银支付多付款的问题,原因就是显示有货的一本书没给我发货但却收了我的钱。 打过了当当的客服电话,被告知已经退还卡内,打招行电话被告知还没到账,从11月12日至现在有13天还没动静了。招行的态度是可以根据交易信息去商家催促一下,我想再等等,等过一个信用卡还款周期再看看,因为毕竟如果我没取消预授权的话,如果酒店不理会,一般也要到结算日的时候才可以把额度还给我,我倒是想看看到底是银行还是当当的问题。 现在还不能把问题放到当当身上,但当当的客服实在是…并不是说客服人员的态度,而是说能接触到的客服系统。电话么,打了几次基本都是等等很久,期间静音时间非常长,让人误以为是已经被挂机;所谓的实时答疑,即网络客服系统,不知道哪位用过,可以跟俺说一声,基本都是等待后无疾而终;今天又发了个邮件,测试一下他们的邮件反馈系统咋样,我算是非典型客户么? 我倒是要看看这钱啥时能回到我的帐户,下次不敢用网银支付了,主要还是怕和客服打交道,太锻炼我的意志力了。

年底订阅:一个人的三联?

都说年关难过,上学的时候没感觉,反而年关是收压岁钱的时候,是收获的季节。上班了才知道年关的支出的确会增加很多,有些是必须的,有些是到年底想奖励一下自己或刺激一下自己的消费,什么物业费啊取暖费啊回家的路费啊堆起来的确也是个不小的数儿,今年估计很多单位年底奖金都要泡汤了,不裁员不降薪就不错了,还要什么奖金?不过话说回来,奖金不也是工资的一部分么,没这东西,跟降薪差不多… 言归正传,今年年底有了“阅读”的冲动。家里现在订了《新京报》,每天基本扫一遍,在年经好的时候一堆报纸也换回不少废品钱,还送吃吃喝喝的东西,老爸老妈闲来也有事情可做,还比较划算。一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家里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情也渐渐不敏感,偶尔会发现自己好像和这个社会也没啥关系,想订点东西定期也给俺通报一下这时代都咋样了。毕竟在网络上都是“浅阅读”,而我上网基本只看“房产新闻”、“IT新闻&评论”、还有一些被G,F,W的东西,这东西不能看多了,影响心情。 同事订了《财经》,偶尔也翻翻,不错的杂志,也敢说话,就是文章读起来有点困难,大概也应该算是“财经体”的文章吧,就好似许知远在《经济观察报》的时候那样,放弃。接着又发现了《中国国家地理》,看的是今年关于东北的专辑,那么厚的一本,总感觉有捡了便宜的感觉,后来又观察了两期,也放弃,不过的确是本不错的杂志。在长春的时候拿了同事的《三联生活周刊》,看了有关冰岛的那期,个人到不是特别感兴趣,但王小峰的不许联想我倒是订阅了,而且几乎总看,也就多了一些对《三联生活周刊》的好感。接着又买了3期《三联生活周刊》,算是考察通过,昨天终于在邮政的网上订阅付了2009年的money,也算是对自己阅读状态的一个交待。 接着说《三联生活周刊》,连着看了几期,终于明白王小峰说的做三联的主题文章是一种折磨的定义。近期印象较深的几篇文章,一是关于台北故宫的文章,二是有关栗宪庭和宋庄的文章。 对于台北故宫的记录,让我知道两岸故宫的差异,内地的故宫是精英文化的代表,和我们好像没什么关系,就只是一个旅游点而已,而台北故宫作为博物馆存在的意义更加明显,而台湾在这些描写中也是那样的温文尔雅,毕竟台湾是“四小龙”之一,经历过某种程度上的富有,罗大佑歌中的很多事在台湾发生比在内地发生晚了好多年。除了这些,也让人了解到49年前后的那些事,那些令人唏嘘不已的人和事,也让人对电视版

银行及信用卡使用记录

有实用的原因,有“虚荣”的原因,有主动的原因,有被迫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俺有5张信用卡,除了一张光大的银行卡是主动被派发的,终身免年费,其他的都是自己“主动”申请的,分属不同的银行。光大银行的信用卡从来没用过,所以无权发言,下面说说我的几张信用卡和几个银行的感受。就按拿卡顺序说吧: 1、中信银行 star 标准卡。 这张卡是主动要求的,因为单位总出差,想申请个信用卡住店方便,单位对面就是中信银行,加上房贷也在中信,就上杆子自己去申请了张信用卡,几乎和招行同时填表,但它先下来了,就变成了我的第一张信用卡。这个卡额度10k,一直没怎么提额,主动电话申请了也遭拒,让我将房产证之类的东西寄到深圳总部,我也就懒得理他。直到招行信用卡到手,这张卡的使用频率就开始降低。因为中信的网点太少,现在也就是刷刷次数。过了一年多,突然把额度提到23k,搞不清为什么,但现在用得还是少。 中信信用卡的免费短信提醒一直都有,还是比较方便。积分我不知道能干嘛,没太关注过。 中信银行的网上银行升级了之后,易用性还是比较强的,各种信息一览无余,包括剩余的房贷。而且中信的个贷业务虽然不如招行灵活,但也还算可以,最方便的是提前还款发个传真就搞定,而且不限金额和次数,这个非常方便。 2、招行携程联名卡。 这张卡到现在还是我的主刷卡,当时也是为了出差方便,所以选了携程联名。现在看起来,其实真没必要选携程联名,携程现在也没什么特别的服务,标准卡或随便其他什么卡都差不多。招行的主动提额非常快,初期我订机票和住店频繁,每三个月都提额,现在都35k了。招行的网上银行非常方便,可以说体验最好的网银。信用卡与一卡通关联自动还款,免收一卡通的年服务费。 招行信用卡原来不能设置密码,现在也可以了。原来没短信提醒,现在感觉中超过100就有短信提醒。就是积分还是那么鸡肋。我家门口就有招行,现在几乎所有的业务都挂在招行的一卡通上。另外,招行的金融产品比较厉害,随借随还的房产抵押贷款最早推出,俺后知后觉,想办理的时候已经晚了,政策直接卡死。否则,现在俺的压力也不至于这么大了。 以下两张卡是主动与被动结合的。在拥有招行帐户之后,一度把所有四大银行的存折、卡全部注销,结果有年春节回老家突然发现还真不行,当时ATM机每天限额5000,着实让我感慨了一阵子,离不开四大啊! 3、中国银行奥运黑

晚汇报:北京北京

在长春待了20天后,终于回到了北京。那天晚上8点吃完晚饭,说可以走了,22:30的火车就回了。一是呆的时间忒长,二是第二天走的话6个小时的动车组对于我来说的确是种煎熬,还不如躺着睡觉回来呢。 小孩子长的快,变化快,学习能力更快。回家之后,儿子给了一堆惊喜。20多天来长的本领一下子都拿出来还真是不少,原来不喜欢我抱,回家后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连我在厕所他也在外面不停地敲门,嘴里还念叨着爸爸爸爸。小家伙学会了很多话,也更会哄人了。每当你板着脸说升起了的时候,小脸就笑盈盈地朝着你不停地笑,看到别人拿吃的,两只小手就放在胸前做谢谢状,晚上睡觉前的一顿奶更有趣,看见你拿着奶瓶子的时候,自己就爬到小床趴在枕头上等着吃奶…另外,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尿裤子了,自己知道去厕所方便,站起来的时候还小心翼翼地躲着他自己刚刚创造出来的“杰作”。 很久没给他照相和拍摄了,有太多的瞬间一晃就过去了。给他做了很多的成长记录,这些记录是更多属于大人的还是他的?再过很多年,我们看到这些记录的时候,大人们想起了过往生活和他的成长经历,他会想起什么呢?

救市,连篇累牍的救市

这世界变化快,2007年10月份之前这人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对未来无限充满无限憧憬,而2008年在美国人收到冲击之后,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变化,所有人的预期都发生改变,接下来便是连篇累牍的救市,从美国救到中国,中国又成为了焦点。 而这两天,中国的4万亿再次成为漩涡的中心,而所谓的又快又准也成为媒体的关键词,看着CCTV2的芮成钢又坐在电视前都替他感到累,各种面无表情的专家也有点浪费时间,好像从直击华尔街风暴开始,芮成钢就没闲过。不过自从CCTV2从去年开始大面积报道房地产市场的节目开始,我就对它彻底失去了信任和信心,事实已经不是立足点,而是所谓的引导或者导向,中国已经有太多的观点发布者,但却太缺少客观陈述的事实。 4万亿对我来说根本没有概念,我更关注的是我能不能少缴点个人所得税,能不能让我放心地消费而不必担心医疗、养老,我更关心儿子是不是能够受良好的教育,至少是“平等”的教育,这恐怕是体制外的人都得惦记的事情吧。不过话说回来,这4万亿的确又和我有关,大概它能和我对未来的预期多少挂上钩,想办法钻进投钱的领域吧,也沾点光,不过这又和体制挂上了钩,还得靠体制。 不能再往下写了,再写可能就被g,f,w了,写这类东西本来也不是我喜欢做的。接下来可能真的要思考一下未来,想想怎么让家人和小胖子过得好一点,无法逃离,就只能去面对,不进则退。

北京开车挺费脑子

人在长春一个星期了,除了工作便不知干嘛,下了班就看看电视上上网,象征性地翻翻带来的书。每天待在酒店,虽然封闭,但也免去了在北京的劳顿之苦。每天给家打电话,问问儿子的情况,小家伙进步很大,尿裤子的次数开始减少,而且可以自己动手吃饭了。只不过对着电话还是吱吱呀呀的。 人在长春,看的新闻还是北京的。今天看到北京要开始 轮换停驶汽车的号码 ,真是麻烦。真是佩服,能出这样的主意。在北京当个司机还真是不容易,除了基本的驾驶技能外,还要有很多其他的技能: 记住各种美丽的立交桥; 牢记去某个地方的主路出口,以免错过弯弯绕; 掌握经常出行时间的某条路的拥堵特点及时间段; 随时收听交通台,避让各种不定期临时交通管制的信息; 遇到奥运、什么全球峰会之类的事情牺牲行车权; 忍受堵车; 现在加了个每周停驶一天,还轮换,晕; 想不出了,交通拥堵是很多城市的病,只不过北京更严重。但就随时临时交通管制这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什么地点发生,北京提出宜居的口号实在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