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07的博文

搜房网之一 前言

边写边想,边写边改,边写边搜集信息,信息来自于各搜索引擎,观点仅代表个人瞎想。 一、前言 从2004年以来,房价比股市牛多了,到2007年,北京很多地方的房价都已经翻番。在市场火爆的大背景下,却是整个行业的深度整合。从北京来看,房地产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开发商: 在各个项目销售火爆的表象下,状态水火两重天。有项目在操盘的开发商一边挨骂一边收钱,没项目的开发商独自叹息。游戏规则的改变让购买股份和转让股份的行为天天都在洽谈、发生,"干净"的项目基本被吃的差不多了。土地门槛的提高,让房地产开发回到了它的本质,这本来就应该是资本的游戏。大的越大,小的灭亡。当政府的游戏规则逐渐透明,资本就出来当主角了。 代理商: 在北京,恨不得一堆垃圾贴上"房子"的标签也会大卖,中介机构的价值萎缩,剩下的价值就是保证程序,事务性劳动变成了主体,代理费一降再降。向外扩张也就理所应当,在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又成了布道者。很多公司在做代理的同时,也谋求转型,但中介最终的形式:地铺,已经被抄了后路。剩下的顾问业务的价值终归是小数目,规模中小时尚可,当扩张到一定程度,代理又成了欲望冲动,毕竟现金流才是硬道理。 广告商: 地产专业广告本来就适合作坊式发展,或者夫妻店形式,适合小富即安的心态。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广告和代理一样价值萎缩,只要打个报纸告诉人家我这有房子就行了,创意反而不是特别重要了。而广告公司另立山头更容易,于是老牌的公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出来的兵虽然没牌子,但有人,有创意,有更低的价格。于是乎,翻开报纸,没几个熟悉的公司,但山不是那座山了,人还是那些人。还有些也下放二线布道去了,承担加速二线城市的市场化工作去了。 媒体: 据说《北京青年报》的楼都是开发商用广告费给堆起来的,在卖方市场,媒体的钱是首当其冲缩减的,留下来的钱还不如发给骨干人员,一版北青的价钱发给骨干,估计得被咂晕了。还得往媒体花钱,但就从报纸的厚度和地产广告版面上看,萎缩是不用说的。当然,在这个泛营销的年代,报纸的衰减是必然,还是有很多从前不被注意的渠道比以前过的滋润。 政府: 按说这才是主角。所有的变化都是它一手操控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虽然它用各种手段让老百姓安心,把各种责任都推到开发商身上,但它是最有实力的操控者。虽然它的很多手段导致的后果都和它说的目的不相符,

西山晴雪

图片
东北下大雪把我忙活够呛,当天晚上不停的换到辽宁台看新闻。 这事让我想起几年前北京那个路面结冰的晚上, 我倒是挺期待这种事情的发生的,呵呵, 人在这种环境下一下子会变得很乐观,虽然是在无奈的背景之下。 北京的雪后天空晴朗的有点刺眼,不习惯, 在四环路上就能远远看到西山晴雪,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