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北京”的博文

时间的格栅

图片
14天 从疫情来了之后,生活就被分成了以14天为进制的隔离天,继续+7天+7天,生活好像被偷走了2年。虽然好像已经习惯了疫情下的某些日常,比如口罩、核酸、扫码,生活好像还是少了很多东西。缺的好像是远行、看世界,其实,最缺的是憧憬和希望。不缺的是看中当下和及时行乐。被奚落的《十三邀》许知远坚持到今天,“寻求意义”从一种太“把自己特别当回事”,变成了一种稀缺,原来的“装”,也变成了偶尔可以有的一种共鸣。 1年 纸质媒体为主的时候,总是在新年的交替之时有很多总结和展望,不管会不会预测准确,总是乐此不疲,也没有人会把去年的预测拿出来一个个来验证。编辑们极尽所能的总结,却也总是看点满满。这两年因为疫情的不确定,好像少了很多总结和预测,只剩下罗胖还在努力坚持不食言。 人不预测了,科技准时到来。APP横行天下的当下,每一个动作都被记录在案,我们只是一堆行走的数据。在这个特殊的节点,被重新呈现,每点开一个软件,都试图从它的角度解读你。每一位你都是个性的,因数据而不同。而我们自己,也没有把自己记得那么清楚,模糊也是一种美。 3年 三年想必也是一个重要的周期,幼儿园三年、小学是2个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时间真快,回北京也有三年了。过去的很长一个周期里面,三年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周期,三年,每过三年,都是一个开始。 从2020年春节武汉开始,到现在是2年的时间,有很多预言三年疫情就会随着病毒传播变异,毒性减弱,变成普通的病毒。期待疫情三年大致会过去,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会降低到最低程度。世界也许永远不会回到过去,但也会比现在更好,期待这个三年的预言成真。 在京三年,又是同一家企业共同发展的三年。初创企业,三年就会有些模样,最初的设想在三年中得到验证和修正,甚至证伪。中途参与一家企业,大致有三年,团队才会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识,不同工作背景、成长背景的人凑在一起,基本共识是起码高效工作的起点。站在这个三年的起点去看下一个三年,对过去感恩,对未来憧憬。 不确定中的确定 一场疫情彻底打破了曾经习惯了线性的生活,对增长的理解、努力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不确定的理解,对确定性的理解,对环境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会重塑看待世界并为之奋斗的方式。 偶尔回想疫情这2年,也有一些意外的得到。读了部分闲书,重新理解历史、科技、国家、自己。看到很多不可能,磨砺心性,看到不可能中的可能;疫情不可能走,时间

核酸:隐形车票

图片
Photo by 郑釜 在当下的防控形势下,进出北京需要48小时核酸报告,做核酸就变成了很多小伙伴的家常便饭。在当下这种城市间频繁互动的经济形态下,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是一张小小的核酸报告。连续5-6周,每周做至少2次,最多5次核酸的经历,也是无奈之举。 1.各个城市的健康码还不通行,各省有各省的系统,不同城市间出差大部分需要当地的健康码,部分城市出示其他地区健康码也管用; 2.每个地区核酸检测的流程均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形成了简单高效的流程,可以实现线上挂号、缴费、查询结果; 3.承诺24小时出核酸报告的结果,基本在6小时内可以出来,少量监测点3-4小时即可; 4.核酸报告电子版第一时间在检测医院的小程序上第一时间查询,很快可以跟当地的健康码关联显示; 5.异地核酸结果与北京健康宝的关联时间不定,大部分在24小时之后可以在北京健康宝中查询到; 6.北京健康宝只记录北京当地的核酸检测记录,在北京检测后,会覆盖掉异地的结果,异地检测结果不会记录在历史当中; 7.北京的核酸检测依然是几乎最贵的,是单人试剂检测,在三四线城市的混检当中,本人做过最低价格是8元/人; 8.混检和单独试剂的检测出结果的速度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别; 9.目前规定进出京均需要持核酸报告和行程码,飞机进出京办理登机牌均需要核酸报告,高铁与自驾进京时才需要; 10.如果在出差途中,某地忽然显示“🌟”号是最麻烦的,可能因此不能回京,要在京外待14天把“🌟”熬掉; 11.海南全省对北京来的旅客,需要48小时内2次不同地点的核酸阴性报告; 12.北京有🌟的情况下,深圳对所有北京航班旅客落地统一做核酸检测才可以出机场,免费,当下无🌟管控方式不详; 13.个人信息不规则地散落各地,不填各种表单无法出行,有极大的信息泄露的风险; 14.从出行实际感受看,深圳、海南等地执行的出机场刷身份证,基本身份证号码与其他相关信息已经关联,既然数据已经归集,期待管理手段更加简化; 15.当下北京大都是单一试剂,成本高,即使是纯商业行为,也可以混检,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16.北京缺乏明确的24小时核酸检测地点的指引,也缺乏加急核酸检测服务的指引,对于突发急事出行不友好; 同疫苗一样,核酸检测阴性出行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期待流程进一步简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共同守护好疫情的屏障,避免形成出

北京限车

想想挺可怕的,北京现在从周一至周五大概每天停驶20%的机动车,路面情况还不错。但明显的已经开始感觉到我家附近的停车压力明显增大,白天在主路两边也停放了很多的车辆。由于貌似路况还不错,新增机动车数量还在增长,假如有一天取消限行,北京的路会成啥样子? 不赞成限行,因为对个人财产侵犯,买车前不告诉我,买车后什么事情都来了,什么意思? 不赞成控制每年新增机动车数量,虽然很多事情追溯不可能,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逻辑客观上鼓励了政策有空子赶紧钻,不用白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不仅是机动车,政策房、小产权房一个道理。 从经济学角度上讲,道路资源是无限的,车数量忒多后,自然买车的人就会少。虽然这想法极端,但也是在道路规划水平、交通管理水平有限的条件下一种极端的假设。比这种极端假设更可怕的是粉饰暂时的太平,貌似畅通,临时手段没法解除,一直临时下去…明年4月份如果放开,呵呵,这北京的路,不过估计限行还得接着来,拉动内需么!

晚汇报:北京北京

在长春待了20天后,终于回到了北京。那天晚上8点吃完晚饭,说可以走了,22:30的火车就回了。一是呆的时间忒长,二是第二天走的话6个小时的动车组对于我来说的确是种煎熬,还不如躺着睡觉回来呢。 小孩子长的快,变化快,学习能力更快。回家之后,儿子给了一堆惊喜。20多天来长的本领一下子都拿出来还真是不少,原来不喜欢我抱,回家后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连我在厕所他也在外面不停地敲门,嘴里还念叨着爸爸爸爸。小家伙学会了很多话,也更会哄人了。每当你板着脸说升起了的时候,小脸就笑盈盈地朝着你不停地笑,看到别人拿吃的,两只小手就放在胸前做谢谢状,晚上睡觉前的一顿奶更有趣,看见你拿着奶瓶子的时候,自己就爬到小床趴在枕头上等着吃奶…另外,最大的变化就是不尿裤子了,自己知道去厕所方便,站起来的时候还小心翼翼地躲着他自己刚刚创造出来的“杰作”。 很久没给他照相和拍摄了,有太多的瞬间一晃就过去了。给他做了很多的成长记录,这些记录是更多属于大人的还是他的?再过很多年,我们看到这些记录的时候,大人们想起了过往生活和他的成长经历,他会想起什么呢?

北京开车挺费脑子

人在长春一个星期了,除了工作便不知干嘛,下了班就看看电视上上网,象征性地翻翻带来的书。每天待在酒店,虽然封闭,但也免去了在北京的劳顿之苦。每天给家打电话,问问儿子的情况,小家伙进步很大,尿裤子的次数开始减少,而且可以自己动手吃饭了。只不过对着电话还是吱吱呀呀的。 人在长春,看的新闻还是北京的。今天看到北京要开始 轮换停驶汽车的号码 ,真是麻烦。真是佩服,能出这样的主意。在北京当个司机还真是不容易,除了基本的驾驶技能外,还要有很多其他的技能: 记住各种美丽的立交桥; 牢记去某个地方的主路出口,以免错过弯弯绕; 掌握经常出行时间的某条路的拥堵特点及时间段; 随时收听交通台,避让各种不定期临时交通管制的信息; 遇到奥运、什么全球峰会之类的事情牺牲行车权; 忍受堵车; 现在加了个每周停驶一天,还轮换,晕; 想不出了,交通拥堵是很多城市的病,只不过北京更严重。但就随时临时交通管制这一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生,什么地点发生,北京提出宜居的口号实在是很有趣。

北京限车?

刚看了网上新闻, 北京或每年限发车牌10万 ,典型的“堵”思维,难道从来就没想过“疏”通思维?多少事情是因为堵而起,事情如果都能一堵了之这世界估计早没那么多杂事了。看周老虎等事情,哪个不是堵出来的,车也一样。我估计真的实施了会有不少新的行当产生。如果还套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人也忒冤枉了。 倒牌照的黄牛党; 专门负责定期办理进京证; 河北汽车销量大增; 河北买车服务上牌一条龙; 河北汽车年检服务一条龙; 高速进京方向常年拥堵,办证车辆太多; 短期内汽车销售量大增,为先占个牌照; 二手车价格上升(因为推出便民措施:二手车报废不在10万限额内) …

“拆奥运的台”

昨天在msn上跟老二闲扯,吓了我一跳: 我:你们现在是不是闲死了? 老二:一般。 老二:这几天该折腾奥运会的事了。 我:和你有啥关系? 我:有机会都应该出去避运。 老二:我们开完开幕式过去拆台。 老二:你没听说啊? 老二:奥运拆台工程。 我:没。 我:真的假的? 我:顺便把鸟巢也拆了吧。 老二:那个工程量可不小。 我:卖废品应该能挺值钱,还不用把刚钢筋从混凝土里面弄出来。 老二:估计水立方好拆。 我:带个锥子就拆了。 我:真的去拆台? 老二:真的啊。 老二:8号夜里去。 到这,才知道是真的,嘿嘿

单双号生活状态汇报

上班坐公交,单程20公里多点,耗时1~2个小时,视路况和公交司机的技术和心情而定;坐在公交上属无所事事状态,不能睡觉,不能看书,下车基本属于半晕车状态; 北四环早上由惠新东桥至健翔桥东向西方向基本属于拥堵状况,辅路尤甚!今早安慧桥至北辰西桥北侧辅路彻底封路后北四环惠新东桥至安慧桥四环主辅路拥堵严重,惠新东桥至安慧桥走了接近40分钟,与步行相当,车上无数人打电话接电话解释迟到原因。过了健翔桥基本畅通,学院桥、中关村一路畅通。 公交打折后真的很便宜,让我有点吃惊。空调车20余公里仅收费1.2元,因为俺路途遥远,怎么都能混个座,但晃的厉害。很困惑,在公交车上能做点啥呢?时间太长了! 今天空气质量也不咋地,我以为限行了空气就会好些呢,米国人想带口罩,我还真不信了,吃饭也能带着?

用时间换来的买二手房必杀技!

宝宝出生了,为了解决住房紧张,想在家周边找套二手房,付出了时间和经历,把经验写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用。这里的二手房指的是那种90年代的小面积低总价的房子,因为房龄老一些,所以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些。花了很多心思,却最终放弃。 【1】买个新手机号码,用完就扔掉。 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买个新号码,不要嫌"双枪"麻烦,否则莫名奇妙的电话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在找二手房的时候虽然已经有所防备,买了个新号码,但嫌"双枪"麻烦,偶尔也留了自己常用的手机,结果是也许一个月后你还会接到问你是否买房的电话。 有的中介是将客户的需求信息登录到公共的系统资源上,你的电话只要一进入这个系统,整个公司的业务员都能给你打电话,后果可想而知。 【2】当中介逼定的时候,貌似给你好处,你一定要冷静,房价要和业主当面谈。 中介一般会攒一批客户同一时间去看同一套房子,以便逼定。以下是我在北京比较大的中介的真实经历,中***房地产经纪公司。 我第一天看房的时候,那套房子我比较满意,但在之前已经有人明确要下定,而中介的人员说了我一堆好话,骂了那人一通坏话,说想把房子卖给我云云,那套房让我签约价格为75万元,我在中介斗争了1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签意向书,没交那5000元。 第二天,同一个公司的另外一个店的业务员打电话说,其实和那个人签的是73万元,我如果加5000块,他负责把剩余的事情办好,房子可以卖给我。又过了2天,在另外一家中介公司获知,其实那套房的真实签约价是70万元。因为毕竟,自始自终,我就见过房主一面,没有面谈价格。5万元呢,不是个小数目! 【3】在一段时间内,各家中介在同一地区的房源基本相同,要多问多打听。 房主一般会把自己的房子报到各家中介,在同一时间内,大家的房源都差不多,但房价就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房主所为,但有的就是中介自己的行为了。我前后大概看了15套二手房,花了大约10天的时间,在亚运村周边地区的类似总价范围内的房子可以说基本了如指掌。 如果各中介都提到某套房子,很可能是这套房在市场上飘了很长时间了,要么是房子价格高,要么是房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你能接受,但一定要多实地考察。 【4】和中介白天看房之后,自己最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多了解些情况。 在我的看房过程中,有大约3套房差点当时就下定了。但后来自己去考察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其中有一

西山晴雪

图片
东北下大雪把我忙活够呛,当天晚上不停的换到辽宁台看新闻。 这事让我想起几年前北京那个路面结冰的晚上, 我倒是挺期待这种事情的发生的,呵呵, 人在这种环境下一下子会变得很乐观,虽然是在无奈的背景之下。 北京的雪后天空晴朗的有点刺眼,不习惯, 在四环路上就能远远看到西山晴雪,漂亮。

又是一年一(火车)票难求。

又是一年回家时。 托了几拨朋友外加票贩子,结果14号的火车票还是没有拿到,今年所谓向别人预定的票再一次不知踪影。年年都必须经历一次镇痛,真是要命。现在估计类似北京上海深圳这种的流动人口巨多的城市没有几个人能够安心工作,火车票绝对是第一热点。 今年火车票没涨价,14号~16号的火车票好像比往年更难买。虽然没看见票在哪里,但我也不是太急,到最后甭管哪天总能走掉。这么多年年年票紧张,但哪年也没听说谁因为没买到火车票而未能回家,只能说权利寻租在这里起了大作用了,只是听说谁加了多少多少钱才买到票,谁经历了多少多少曲折的才搞到票。这年头,加多少钱只是一个谈资而已,为了回家,加多少钱已经不敏感了。 恰巧昨晚看了《焦点访谈》,讲述绿皮车的故事。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承认火车的服务这么多年来的确有所提高,但也不能净挑相对好的说吧。去年我也是坐绿皮车的卧铺回家的,硬座的窗户都开了,谁爬上去算谁,好多有票的没能上车。而《焦点访谈》中的绿皮车真的算不上严重超员。唉,每到《新闻联播》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把台调到北京2的"八卦新闻"(老婆起的名字),并不时挤兑我,但这八卦还真有点意思,也算是百花齐放吧。 最后,转个笑话,不知是编的还是真的: 今天上班遇到一件搞笑的事情,我在出租车里听到别人打电话到电台点歌,有一个男人打电话进去说:"我是外地人,现在回家的车票买不到了,只好在这里过年了。我想点首歌。" 主持人问他:"你想点歌送给谁?" 我当时还想这还用问,肯定是远方的父母亲人了,谁知道他却回答说:"我想点一首陈小春的《算你狠》,送给火车站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所有票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