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07的博文

杂事一堆

时代的晚上:想廉价参加一把老崔的狂欢,看来还是钱少的人多,低价票没了,又舍不得花钱,只能想想了,最近支出太多,只好有所舍弃。 CANON 400D:以儿子为借口满足自己的小欲望。看相机的顺序是,400D-D80-40D-D80-400D,下手的时候还是买了个400D,无他,钱包决定行为。我也没啥C家或N家的情节,之前倒是比较喜欢NIKON,最近对CANON比较感兴趣,无他,一句“感动常在”直接杀到心中软软的地方,王力宏傻傻的“尼康就是不一样”,有啥不一样,呵呵。 书本:《地下乡愁蓝调》《遥远的乡愁》。乡愁都跟音乐有关,都跟台湾有关。一本是台湾人写的,一本是写台湾的。马世芳的文笔好的要命,公路的资料还算齐全,其实,都是勾起了有关青春和音乐的记忆。想起了打口带,想起了宿舍走廊,想起了那把破吉他。 北京CBD:前天去东面转了一圈,变化真是大。在CBD内办公时候看到的效果图基本都变成了真的,看起来都跟图差不多,嘿嘿。中央电视台的板凳也有了雏形,说实话,是挺让人担心要倒了。每天在西面和北面活动,冷不丁去东面一趟,直接的感觉: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难以复制的激情和难以阻挡的买房行动

上上周去看了北京顺义马坡地区的两个项目,一个叫香堤漫步,一个叫纳帕尔湾,两个项目挨着,邻居。这两个项目距离奥运水上公园大概2公里,但那个公园我的确没看出什么特别的,但周边的道路等基础设施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回来一直想写点什么,一直没动笔,想法越搁越少,再不写就没了,赶紧挤出来:激情能复制吗? 香堤漫步是龙湖地产的项目,产品要符合90/70政策,其中有别墅,还有看起来像别墅的花园洋房,曰“别苑”。别墅开盘当天一扫而空(当然是要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客户积累),现在卖的是“别苑”。 “别苑”实际就是6层带电梯的板楼,产品基本在90平方米以下,立面和别墅是同一个风格,单价大约10000元/平方,总价不超过100万。首层有个150平方左右的户型,送一层地下室,总价300万。 项目就做了一个会所和一个小小的样板区,但经过曲折的林荫道进入销售空间的过程让人相当的愉快,由于总价低,现场也不是一般的火爆,在调控政策下,房子看起来跟白菜还是差不多。龙湖地产刚进入北京,但蓄势已久。香堤漫步虽然展示空间不大,但从建筑风格、施工工艺、产品创新方面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用心在做事情,连销售人员的笑脸都充满了激情。 纳帕尔湾的工作团队是“纳帕溪谷”的原班人马操刀制作,这在他们的宣传资料和网站上也一再作为重点推出。“纳帕溪谷”是在2004年开创了北京别墅产品设计和营销的一个时代,给无数人提供了梦想家园,给专业人士提供了营销范本,那时,能感觉到纳帕溪谷中蕴含无限的激情。 凭心而论,纳帕尔湾的产品创新也比较到位,其中4个别墅一个组团,首层的错层很好地解决了地下车库和内庭院的问题,同时顺利地将地下车库和地下室自然地纳入到销售面积当中,摆脱了之前别墅地下室总给人“白送”的感觉。 就在纳帕尔湾创新的同时,表面上更多看到的是对“纳帕溪谷”的复制,从建筑风格和营销方式,当纳帕溪谷成为一种新的“别墅营销标准”之后,再来看纳帕尔湾,“复制”完全掩盖了创新的锋芒,而这种创新,更被人感觉到是解决相对高容积率下别墅规划一种很好的方式。纳帕尔湾全部为独栋别墅,总价500万以上,现场自然冷清了很多,。 房地产产品的创新在投资方和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飞速地变化着,一个产品中除了心血还有“心思”,事情做到了,比尔自然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感受到。技术可以复制,“心思”、“激情”却像产品中的“神”,只能感受,没法复制。 同时,除了坚

BLOG又换地址了!http://ciiity.cn

选择来选择去,最后还是极其不情愿地选择了微软的 live spaces 作为最基本的blog,试用过的blog太多了,多的自己都记不住在哪里注册了。但基本都有两个问题: 1、大的服务商,如新浪、搜狐、和讯等,优点是稳定,速度快,访问的人可能会多一些,但基本不具备自定义的功能,限制太多,也不支持离线软件的发布,实在是受不了。 2、小的服务商,开放性好,但实在没法控制它的稳定性,如yo2.com,我非常喜欢它的 wordpress 平台,开放性非常好,但实在是不稳定,访问10次有9.5次是页面无法访问,通了一次还没法显示模板,简直是裸奔,服了!真不知道掏钱绑定域名的blogger们会不会遇到此种情况。 3、国外非常优秀的blogger服务提供商,但大都被“和谐”掉了,国内无法访问。如blogspot.com,也就是blogger,此类服务很多很多,就是无缘应用。 先凑合在live这里呆着吧,在blogger做备份,等着朋友的网站开了给俺弄块小的自留地,绑定域名后,用blogger发布,就老实地等着了。再不去试用乱七八糟的服务了,好的用不了着急,差的满街都是,有这时间还不如想想自己的事情呢。

注册live.cn ID,看微软的新牌。

偶然看见live的广告,去注册了新的live.cn的ID,下载了一些更新,在live的网站上转了会,发现新live的ID没有什么太特殊的作用,和以前的@hotmail.com、@msn.com差不多。新发布的一批软件也稀里糊涂的装在了机子上,挨个打开来看了看,也没什么太大的惊喜,却体现了微软的一些思路。 这些新的举措和软件也体现了部分思路,逐渐用live统领msn、hotmail等网站,而在google玩命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弄到网络上,用浏览器可以搞定一切的时候,微软出了一堆东西加强了操作系统在网络方面的控制力,就这几个小软件,把XP和VISTA也2.0了。下面是几点感受: 绑定ID:我以为是允许用live.cn统领原有的帐户,可以用live.cn登录msn,然后在im上可以同时现实之前帐户的朋友呢,结果仅仅是在邮件上能简单切换。这样,还是不得不选用其他的第三方软件实现多帐户msn的同时在线。 live mail:看起来像 outlook express 的升级版本,可以不用登录网站就使用hotmail邮件,这好像和之前的政策不太相同啊。之前的政策是:很早注册的hotmail帐户可以用客户端接收邮件,新注册的是不可以的。 live writer:我现在用的就是这个writer,离线发布 blog post 的工具,支持主要的blog平台(国外的),国内的几大门户和服务商基本都属于自恋型,不开放API,所以这个writer也不支持。功能好像不如国内的一些离线发布工具。 live 照片库:看名字以为是个在线相册,其实就是个图片浏览器。msn的图片速度忒慢,功能也不好用,我看这东西远远不如 google 的 picasa 好用。 微软的一堆ID是痛苦的,它们也在努力把这些东西梳理清楚,让客户也慢慢过度的live,不知道这个过程有多长。不管怎么样,hotmail的速度和spaces的速度让人无法忍受,这东西不解决,其他估计都是扯淡。就目前而言,微软的网络服务在中国基本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不过与google相比,google总被封,这点微软还是占尽上风。

用时间换来的买二手房必杀技!

宝宝出生了,为了解决住房紧张,想在家周边找套二手房,付出了时间和经历,把经验写一下,希望能对大家有用。这里的二手房指的是那种90年代的小面积低总价的房子,因为房龄老一些,所以面临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些。花了很多心思,却最终放弃。 【1】买个新手机号码,用完就扔掉。 在买房的时候一定要买个新号码,不要嫌"双枪"麻烦,否则莫名奇妙的电话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在找二手房的时候虽然已经有所防备,买了个新号码,但嫌"双枪"麻烦,偶尔也留了自己常用的手机,结果是也许一个月后你还会接到问你是否买房的电话。 有的中介是将客户的需求信息登录到公共的系统资源上,你的电话只要一进入这个系统,整个公司的业务员都能给你打电话,后果可想而知。 【2】当中介逼定的时候,貌似给你好处,你一定要冷静,房价要和业主当面谈。 中介一般会攒一批客户同一时间去看同一套房子,以便逼定。以下是我在北京比较大的中介的真实经历,中***房地产经纪公司。 我第一天看房的时候,那套房子我比较满意,但在之前已经有人明确要下定,而中介的人员说了我一堆好话,骂了那人一通坏话,说想把房子卖给我云云,那套房让我签约价格为75万元,我在中介斗争了1个小时,最后还是没有签意向书,没交那5000元。 第二天,同一个公司的另外一个店的业务员打电话说,其实和那个人签的是73万元,我如果加5000块,他负责把剩余的事情办好,房子可以卖给我。又过了2天,在另外一家中介公司获知,其实那套房的真实签约价是70万元。因为毕竟,自始自终,我就见过房主一面,没有面谈价格。5万元呢,不是个小数目! 【3】在一段时间内,各家中介在同一地区的房源基本相同,要多问多打听。 房主一般会把自己的房子报到各家中介,在同一时间内,大家的房源都差不多,但房价就会各有不同。有的是房主所为,但有的就是中介自己的行为了。我前后大概看了15套二手房,花了大约10天的时间,在亚运村周边地区的类似总价范围内的房子可以说基本了如指掌。 如果各中介都提到某套房子,很可能是这套房在市场上飘了很长时间了,要么是房子价格高,要么是房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许这些问题你能接受,但一定要多实地考察。 【4】和中介白天看房之后,自己最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多了解些情况。 在我的看房过程中,有大约3套房差点当时就下定了。但后来自己去考察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放弃。其中有一

重新注册域名: ciiity.cn

原来的域名被抢注,有点郁闷。没法子,重新注册: http://www.ciiity.cn 或 http://ciiity.cn 城事志,谢谢!

北京市新生儿随父亲落户全攻略!

北京户口到现在控制的还很严格,老婆的户口落在沈阳的朋友家,最近总是用EMS递来递去,真是麻烦,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其实,之前一直没有感觉到什么不便,自从打算要宝宝开始,就开始折腾,到网上查到很多相关的故事,每个人的版本都不太一样,我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个参考。 1、计划要宝宝阶段:准生证。 办理准生证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初婚未育证明(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都好办,大不了麻烦点,主要是女方的初婚未育证明比较麻烦。因为女方不是北京户口,在北京生活,即使买了房子还要"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算流动人口。初婚未育证明需要盖几个章子,单位的、居委会的、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章。我办理的时候主要卡在居委会上。 现在大都是民营企业,不像之前的国企,还有主管计划生育的部门,所以单位的章子好盖,但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都担心负责任,一般盖这个章子会比较小心,处处刁难。我在居住的小区的居委会盖章时,他们让我去老婆户口所在地沈阳盖,去了沈阳,沈阳那边一看户口本就说:"这个人已经离开这里了,这里的适龄女青年我们都跟踪调查过,计划生育属于属地管理,初婚未育证明要到北京盖章,然后拿到沈阳去开准生证。"于是,又回到北京,居委会的人再次挑了很多毛病,就是不给盖。直接找到街道办事处主管计划生育和落户的部门,5分钟搞定!因为北京流动人口多,这种情况太多了。 拿着女方户口所在地的准生证到北京换领北京市的"生育服务证",到此,准生证算办理完了。 经验:按正常程序女方从户口所在地流动到外地后,应该办理一个"生育服务证"随身携带,计划生育的确是属地管理。流动人口少的地方主管计划生育的人基本了解管辖片区内的适龄女青年。由于流动人口多,反正我在的居委会让自己去申报,不是生孩子谁了解这个程序。我的经历是居委会难打交到,很多流程也不清楚,还不如自上而下,先到街道主管计划生育的部门问清楚,然后再盖章,初婚未育证明一定要有计划生育字样的章子。 2、落户阶段: 孩子出生后,起好名字,交了住院费,开立出生证。 准备以下资料:街道用 出生证; 父母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 初婚未育证明; 生育服务证; 几张表格(在街道办事处领的),填好到南方单位盖章,还有要在居委会盖章的; 以上证件类都要复印件; 凭以上资料办

银行!银行!美丽的直客式贷款。

银行在这场房价的疯狂中到底扮演了啥样的角色,改天聊,而目前看似灵活的银行业务却也有很多不可操作性,另外"有关部门"给钱就办事的效率也没法让人恭维,不过没有拖沓的"有关部门",银行的金融杠杆真的会被利用到极致,房价可能还会高涨。 直客式贷款,多么美丽的名词。即不用开发商指定的银行做个人按揭,而自己选择银行做按揭服务。目前,有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都推出了相关服务,但作为一个真正的购房者来说,真正履行到执行层面,直客式贷款有很多无法逾越的鸿沟,只是一个美丽的名词而已。 假如,个人购买一套现房,开发商要求一次性付款,而个人只有能力支付部分房款,其他想通过银行的按揭服务来解决,从购买程序上讲大概是以下的流程。 1、个人与开发商签订合同(网签),协商付款周期; 2、个人付给开发商首付; 3、个人拿合同找银行贷款; 4、银行委托担保公司担保; 5、银行付款; 6、个人收房 5、个人小产权证登记后,拿回银行抵押; 在这其中,担保公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银行来讲,购房合同签署后,小产权证并未颁发,在银行付款过后,小产权证颁发之前,银行是存在风险的,需要担保公司介入。一般来讲,担保公司是银行确定的,垄断自不必说。就北京市住房担保中心的要求看,必须要求与开发商签订合同,要求(1)必须小产权证下来之后,开发商将产权证给银行而不是给个人;(2)如果担保公司出现担保责任,要求开发商以合同价格回购该房屋。其中第二条,开发商是绝对不肯答应的。所以,所谓直客式贷款购必须一次性付款的现房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养儿方知父母恩,小儿即将满月。

怀孕的时候就时不常想起这句古话,当孩子出生之后,更是体会到为人父母并不是那么容易。 孩子早产,虽然体重身长指标非常不错,但到今天还没到预产期,身体的各项发育当然与足月儿还是有差别。初为人父人母的那种兴奋和忙碌自然不必说,可过多的感觉还是紧张。孩子的一点点不适便被放大,在网上各种育儿论坛中寻找经验与体会,紧张的心态下难免对号入座,其中烦恼自不必说。 月子里小宝宝已经出了3次门,去了3趟医院,去的多了方知医生也不是神医,不可能像计算机一样马上判断"是"或"否",也需要一个过程,时间长了,自然也会摸出些门道,终于心态平和些了,医生+网络上的经验也算是安抚父母心情的灵丹妙药。看了网上五花八门的问题和症状方知几乎每对新父母都曾经受过曾经的煎熬。 我和老婆都属于睡觉比较死的那种,雷打不动。为人母和为人父还是略有不同,晚上孩子一哭老婆就醒了,而我却无动于衷,特意交代老婆半夜可以用重典让我醒来帮忙。白天还要上班,老婆往往不忍,一般都是能自己应付就自己搞定,实在不行方叫醒我。而我往往是在老婆的重拳之下突然惊醒,前几天还双眼迷离,现在却也适应醒来之后立马换尿布打蚊子之类的事情,之后也能快速睡去,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强啊。 拿出dv机看看孩子出生之前的事情:老婆的肚皮被孩子踢的一动一动的,老婆因为肚子增大走路的方式都变了,孩子第一天出生时候的哼哼唧唧,现在吃奶时候较劲的小脚丫,吃奶过后的满足劲,安详的睡姿,呵呵,真的有种幸福感。 孩子快满月了,由于小事不断,加之犹犹豫豫,名字还没定,赶紧起名上户口吧,接下来还要打疫苗,事情真多真多.......昨天一个以前的同事在网上说,"向有勇气为人父母的人致敬",看似平常事,真的不过分,现在我也算为人父母的一份子了。

初为人父,儿子降生。

2007年6月17日14点45分,儿子出生,比预产期整整提前了35天,大概是着急了,想赶紧来看看这个世界。好在母子平安,虽然有些黄疸和热的红疙瘩,但并无大碍。 儿子的提前出生一下打乱了生活的节奏,忙碌和劳累中带着兴奋和喜悦,看着小家伙吃奶时满足的表情和熟睡时候的安静,幸福和责任不由得从心底蔓延。中国的很多古话都是真正身临其境的时候才能充分理解:"养儿方知父母恩"。 生活的细节让人不断的心动。老婆和孩子熟睡的样子很是恬静;老婆看着小家伙浑身疙瘩眼泪就不由自主地流落下来;孩子的奶奶和姥姥(妈妈和丈母娘)为了孩子不辞辛苦;生活就是这一幅幅画面构成,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暂时就跑到九霄云外了。 孩子的名字还没起,这也是个大事,远在家乡的老爸让"大师"给起了个名字,我和老婆都觉得有点"大",不想给孩子那么多期望和附加的东西,只要能自立,有自己的幸福,便满足了。 又得去采购,家里快被小家伙的东西占满了。还得给他找到一个安全的驱蚊的方法,蚊帐对于现在的北京来说,太热了。

赞一下深圳上海宾馆

在深圳的时候住上海宾馆,用自己的信用卡做的预授权,我提前回京,走的时候同事用现金结帐。结帐的时候前天承诺用传真取消预授权,今天无意间查询信用卡的可用额度,预授权已经取消。回想当年在沈阳的酒店,也是同样的情况,预授权足足占用了我一个月的时间,哼哼。 另外,上海宾馆的服务也不错,居然有免费的洗衣服务,不知道在什么规则下允许,反正享用了一把。上海宾馆的有点老了,空间相对狭窄,不过还算舒服、周到,下次去还可以考虑。

深圳归来印象

图片
很久未去深圳了,最后一次还是2003年末,去香港的时候途径深圳,基本上在酒店睡觉,大部分对深圳的印象基本停留在2001年末。2007年的深圳之行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不同的印象。 对深圳最深的印象就是越来越像香港了,深圳人也毫不避讳对香港的依赖。几个深圳朋友对深圳的未来都感到困惑,都感觉到深圳的空间非常有限,而国家对深圳的政策支持也越来越不明显,而深圳的创业精神还在支撑着深圳人的信念。 深圳非常漂亮,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实施。市政府保持很强的权威性,可以使很多命令很直接地下达到执行者。深圳的城市公共空间能让一个普通的市民感知到纳税人的钱是被很认真地花出去的,不是那么随意。深圳的地铁非常像香港,从售票系统到内部的设置,再到地铁的标识,地铁口的设置同样非常人性化,比北京强100倍。 深圳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中心区的写字楼基本都被民营机构或投资者购买,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更体现了实用和实效。比之于北京的写字楼,深圳的写字楼外表非常漂亮,但走入内部之后,内部空间相对实用,装修材料更是能省则省,让人一下能感觉到在省钱和效果之间的平衡的良苦用心。北京的写字楼机构购买力强劲,不花自己的钱当然就更奢侈些,冠冕堂皇些,很多毕竟是国家的门面啊。 2001年第一次去深圳,到了华强北和东门,还有天虹等一些商场,感觉到深圳的商业太直接了,全是利益直接挂钩,购物环境很差。当时深圳的朋友说,深圳的商场是要讲究单位面积的流水的,不太可能出现像北京东方广场的东西,感觉是好了,但太浪费面积了。如今,深圳中心区的商业出现了 COCO PARK、中心区中轴上的商业带等商业群落,加上图书馆、艺术馆等公用建筑的布局,一个公共的休闲娱乐体系呈现在中心区,很是惬意。全部和地铁联通,还是香港的感觉。 北京和深圳,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深圳其实也是有文化的,大概就是创业与奋斗吧。顺便提一句,深圳的治安情况好了很多,真的好了很多。

国航的行李迟到-做个消费者可真不容易

图片
在中国,做个消费者可真不容易,尤其是所谓的大公司的消费者就更辛苦。 今天下午乘坐国航的CA1338航班从深圳飞北京,在深圳地勤的小姐苦口婆心地劝说俺把行李托运,没多想就托了。到了北京,等了半个多小时整个飞机居然居然一件行李都没见到。跑到查询处,那边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一个劲的说查啊查的,开始大家还都听解释,在等,后来几个工作人员的口径不一致被发现了破绽,顿时群情激昂。 很多人的形成的确被耽误了,我身边的一个乘客在飞机降落后的滑行阶段让朋友帮着买了6点的火车票。3点10分下的飞机,折腾了半天,我坐上机场大巴已经4:40了。行李拿到了,问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办,国航服务台的人也真是干脆,"航空公司给您道歉,还能怎么样"。 其实的确也难为了这些所谓"窗口"的服务人员,客人什么事情都要拿他们出气,也练就了他们一副厚脸皮,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像一个木偶一样机械地重复着某一句话,连一点歉意都看不出来,这大概不是国航一家吧,想想之前的银行排队事件,唉,又能咋样,花个钱,也真的是很辛苦。 服务的人辛苦,被服务的人也辛苦,这事咋的呢?

搜房网之二:画像

对搜房的了解最多是从 www.soufun.com ,以及公开媒体报道。上市还只是搜房的目标,没有详尽的信息披露,以下信息均来自于公开媒体: 1、股份构成 2005年7月 , 全球广告分类传媒Trader Classified Media将投资2.2亿美元,15%股份。 6名董事成员: 莫天全,搜房的创始人之一,代表管理层; IDG的总裁; 搜房另一个早期股东,现在是中银国际的总裁李山; 独立董事,中国房地产协会会长杨慎; 美国一家资本公司的合伙人; 法国Trader的董事长。 2006年8月 , 澳大利亚电讯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Sensis购买搜房房地产网(soufun.com)51%的股份(包含Trader Classified Media之前购买的15%股份),预计总花费为现金2.54亿美元。 莫天全保留了30.9%股份,仍保留了重要股东的地位,并回收了12个亿,IDG风险基金和现有的搜房管理层也共同持股。 2、盈利模式 搜房和其他网络媒体的赢利模式很类似,利润来源以广告为主,大约占70%。其次是咨询,包括数据库、研究报告,另外还有技术服务。 3、公司架构 一个是资讯集团,也就是新房市场;第二个是二手房和租房集团;第三个是装饰装修集团;第四个是以研究院为核心的研究集团。 4、近期战略 "百城战略",是一个横向扩张的战略。在3~5年之内达到100个城市。 5、目标:上市 上2006年5月,莫天全以私人名义买下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昌华集团,被业界疑为有意借壳上市。莫天全表示,昌华只是他个人的投资行为。他本人更属意纳斯达克。 澳大利亚电讯是澳大利亚、纽约和新西兰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这也为搜房未来上市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N70的网络生活

大概是工作原因,自己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质了,总是关注着变化的信息, 通过网络、通过报纸、通过很多可能的渠道, 其实这些信息到底多少是有用的呢?很难讲,习惯形成了就很麻烦, 没有网络的生活有时候也是挺幸福的,呵呵。 最近总出差,旅途中很是无聊,坐夜车还好,在动车组上就很是无聊, 花了"大价钱"买了个N70,总是想物尽其用一把, 只用来打电话和看短信岂不是浪费? 用搜索引擎刮网三尺,终于将手机全副武装, 这下基本逃不掉信息的包围了,想想还真累,分享一下吧。 邮件、qq、msn、rss阅读、即时天气: mimo http://www.mimoclub.com 这个软件不错,基本满足了我大部分要求, 支持qq、msn,随时可以看谁在线,即时天气可以随时查询要去地方的天气。 rss阅读也基本可以满足,就是rss源的新闻还是有限, 的确不如自己到屏幕上点击来的痛快, 不过旅途解闷基本也可以满足要求。 pushmail最近好像不太好用,我126.com的信箱经常登录不上去, 官方说在升级,再等等看吧。 这软件的协议我仔细看了一下,保留随时收费的权利, 如果真是那样,只有另外再找其他代替软件了。 另外,有一点比较麻烦,软件升级无法兼容旧版本软件, 有时候在旅途中想用就必须通过gprs下载,浪费流量啊。 邮件、blog: gmail官方软件 http:// gmail.com/app 必须用手机下载,电脑上无法下载,直接用手机访问上面的地址就行了。 这个软件很好的支持gmail,通过blogger的邮件发布,可以发blog, 国内的邮箱都有广告,只有gmail没有,可以用来发blog。 talkonaut(gtalk )、 twitter 、 imfied : 这三个组合起来可以支持更新twitter。 其实我的twitter只是自己没事瞎说话的地方, 也是自己的一个手机记事本,也没有任何朋友的加入。 talkonaut可以支持手机上的gtalk,可以通过imfied的twitter插件更新twitter, imified是一个IM机器人,支持很多插件和网络服务, 刚接触imified的时候特别兴奋,以为可以靠他在手机上解决很多事情, 事实还是差点。 总体感觉imified支持gtalk比其他IM软件稳定。 股票: 大智慧 、 恒生投资通 。 全民皆股了,咱也不能

昨天晚上的火烧云。

图片
生活总是需要自己找一些感动和乐趣。

通过手机和gmail发布

试验一下,以后可以随时发布了,有趣。 好象不能贴附件,没有包月上网,没有就没有吧,忍了。怎样回车分段呢?

搜房网之一 前言

边写边想,边写边改,边写边搜集信息,信息来自于各搜索引擎,观点仅代表个人瞎想。 一、前言 从2004年以来,房价比股市牛多了,到2007年,北京很多地方的房价都已经翻番。在市场火爆的大背景下,却是整个行业的深度整合。从北京来看,房地产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开发商: 在各个项目销售火爆的表象下,状态水火两重天。有项目在操盘的开发商一边挨骂一边收钱,没项目的开发商独自叹息。游戏规则的改变让购买股份和转让股份的行为天天都在洽谈、发生,"干净"的项目基本被吃的差不多了。土地门槛的提高,让房地产开发回到了它的本质,这本来就应该是资本的游戏。大的越大,小的灭亡。当政府的游戏规则逐渐透明,资本就出来当主角了。 代理商: 在北京,恨不得一堆垃圾贴上"房子"的标签也会大卖,中介机构的价值萎缩,剩下的价值就是保证程序,事务性劳动变成了主体,代理费一降再降。向外扩张也就理所应当,在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又成了布道者。很多公司在做代理的同时,也谋求转型,但中介最终的形式:地铺,已经被抄了后路。剩下的顾问业务的价值终归是小数目,规模中小时尚可,当扩张到一定程度,代理又成了欲望冲动,毕竟现金流才是硬道理。 广告商: 地产专业广告本来就适合作坊式发展,或者夫妻店形式,适合小富即安的心态。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广告和代理一样价值萎缩,只要打个报纸告诉人家我这有房子就行了,创意反而不是特别重要了。而广告公司另立山头更容易,于是老牌的公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出来的兵虽然没牌子,但有人,有创意,有更低的价格。于是乎,翻开报纸,没几个熟悉的公司,但山不是那座山了,人还是那些人。还有些也下放二线布道去了,承担加速二线城市的市场化工作去了。 媒体: 据说《北京青年报》的楼都是开发商用广告费给堆起来的,在卖方市场,媒体的钱是首当其冲缩减的,留下来的钱还不如发给骨干人员,一版北青的价钱发给骨干,估计得被咂晕了。还得往媒体花钱,但就从报纸的厚度和地产广告版面上看,萎缩是不用说的。当然,在这个泛营销的年代,报纸的衰减是必然,还是有很多从前不被注意的渠道比以前过的滋润。 政府: 按说这才是主角。所有的变化都是它一手操控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虽然它用各种手段让老百姓安心,把各种责任都推到开发商身上,但它是最有实力的操控者。虽然它的很多手段导致的后果都和它说的目的不相符,

西山晴雪

图片
东北下大雪把我忙活够呛,当天晚上不停的换到辽宁台看新闻。 这事让我想起几年前北京那个路面结冰的晚上, 我倒是挺期待这种事情的发生的,呵呵, 人在这种环境下一下子会变得很乐观,虽然是在无奈的背景之下。 北京的雪后天空晴朗的有点刺眼,不习惯, 在四环路上就能远远看到西山晴雪,漂亮。

又是一年一(火车)票难求。

又是一年回家时。 托了几拨朋友外加票贩子,结果14号的火车票还是没有拿到,今年所谓向别人预定的票再一次不知踪影。年年都必须经历一次镇痛,真是要命。现在估计类似北京上海深圳这种的流动人口巨多的城市没有几个人能够安心工作,火车票绝对是第一热点。 今年火车票没涨价,14号~16号的火车票好像比往年更难买。虽然没看见票在哪里,但我也不是太急,到最后甭管哪天总能走掉。这么多年年年票紧张,但哪年也没听说谁因为没买到火车票而未能回家,只能说权利寻租在这里起了大作用了,只是听说谁加了多少多少钱才买到票,谁经历了多少多少曲折的才搞到票。这年头,加多少钱只是一个谈资而已,为了回家,加多少钱已经不敏感了。 恰巧昨晚看了《焦点访谈》,讲述绿皮车的故事。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承认火车的服务这么多年来的确有所提高,但也不能净挑相对好的说吧。去年我也是坐绿皮车的卧铺回家的,硬座的窗户都开了,谁爬上去算谁,好多有票的没能上车。而《焦点访谈》中的绿皮车真的算不上严重超员。唉,每到《新闻联播》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把台调到北京2的"八卦新闻"(老婆起的名字),并不时挤兑我,但这八卦还真有点意思,也算是百花齐放吧。 最后,转个笑话,不知是编的还是真的: 今天上班遇到一件搞笑的事情,我在出租车里听到别人打电话到电台点歌,有一个男人打电话进去说:"我是外地人,现在回家的车票买不到了,只好在这里过年了。我想点首歌。" 主持人问他:"你想点歌送给谁?" 我当时还想这还用问,肯定是远方的父母亲人了,谁知道他却回答说:"我想点一首陈小春的《算你狠》,送给火车站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所有票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