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城市”的博文

核酸:隐形车票

图片
Photo by 郑釜 在当下的防控形势下,进出北京需要48小时核酸报告,做核酸就变成了很多小伙伴的家常便饭。在当下这种城市间频繁互动的经济形态下,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是一张小小的核酸报告。连续5-6周,每周做至少2次,最多5次核酸的经历,也是无奈之举。 1.各个城市的健康码还不通行,各省有各省的系统,不同城市间出差大部分需要当地的健康码,部分城市出示其他地区健康码也管用; 2.每个地区核酸检测的流程均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形成了简单高效的流程,可以实现线上挂号、缴费、查询结果; 3.承诺24小时出核酸报告的结果,基本在6小时内可以出来,少量监测点3-4小时即可; 4.核酸报告电子版第一时间在检测医院的小程序上第一时间查询,很快可以跟当地的健康码关联显示; 5.异地核酸结果与北京健康宝的关联时间不定,大部分在24小时之后可以在北京健康宝中查询到; 6.北京健康宝只记录北京当地的核酸检测记录,在北京检测后,会覆盖掉异地的结果,异地检测结果不会记录在历史当中; 7.北京的核酸检测依然是几乎最贵的,是单人试剂检测,在三四线城市的混检当中,本人做过最低价格是8元/人; 8.混检和单独试剂的检测出结果的速度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别; 9.目前规定进出京均需要持核酸报告和行程码,飞机进出京办理登机牌均需要核酸报告,高铁与自驾进京时才需要; 10.如果在出差途中,某地忽然显示“🌟”号是最麻烦的,可能因此不能回京,要在京外待14天把“🌟”熬掉; 11.海南全省对北京来的旅客,需要48小时内2次不同地点的核酸阴性报告; 12.北京有🌟的情况下,深圳对所有北京航班旅客落地统一做核酸检测才可以出机场,免费,当下无🌟管控方式不详; 13.个人信息不规则地散落各地,不填各种表单无法出行,有极大的信息泄露的风险; 14.从出行实际感受看,深圳、海南等地执行的出机场刷身份证,基本身份证号码与其他相关信息已经关联,既然数据已经归集,期待管理手段更加简化; 15.当下北京大都是单一试剂,成本高,即使是纯商业行为,也可以混检,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16.北京缺乏明确的24小时核酸检测地点的指引,也缺乏加急核酸检测服务的指引,对于突发急事出行不友好; 同疫苗一样,核酸检测阴性出行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期待流程进一步简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共同守护好疫情的屏障,避免形成出

台湾台湾

台湾的政坛从来都是喧闹的,仅看我们最常看到的报道,好像整个台湾都是那样。最近几天偶然看了几期专访和一些帖子,有时候也在问自己,台湾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与政治无关,仅与生活有关。 在我这个年龄,除了历史课本之外最形象的台湾便是来自于小虎队、东方快车、王杰、姜育恒等歌手吧,那时候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大致名字是“来自台湾的歌”给了我们一个看台湾的门,尽管只是一道小缝,却像一个大千世界一样吸引着我。身处小镇,资讯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加之年龄小,听罗大佑等“文艺型”选手是后来的事情了。那时候的飞碟唱片、滚石唱片都是非常风光的,除了歌之外,专辑里面的一点点小故事、文案都令人着迷。大概是青春期渴望长大的一种心情,幻想一种经历吧,但台湾流行音乐哪怕是商业的操作,都有一种浓浓的人文劲儿在里面,香港的流行音乐,更喜欢台湾。 再后来,音乐或者说流行歌曲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虽然也还依然关注,但已经不是那种味道了。我的生活变了,其实,音乐也变了。最近对台湾的印象除了陈水扁和马英九,大概就是一个同学娶了一个台湾老婆,也让人感叹世界真的是平的。 近两天关注台湾,却是因为几个人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气质。第一个是 《海角七号》 的导演 魏德圣 ,很早就听说这部电影,也听说这是一部只有台湾人才可以看懂的电影,所以没有刻意去关注这部影片和这个人。偶然间看到凤凰卫视对魏德圣的 采访 ,却发现他是如此“安静”的一个人,听着他在屏幕前娓娓道来那些往事,那么平静地去描述过去的事情,“平静”地对待家人的离去,这种状态并不是谁都可以,那种平和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第二个是《鲁豫有约》的 刘若英 ,一种自然流露让人感觉很舒服。在《为爱痴狂》流行的那段时间,曾经关注过她,后来因为《似水年华》的原因,老婆和我还找机会去了一次乌镇。后来慢慢不再关注,只是偶尔看到一些花花绿绿的演唱会,最有印象的恐怕就是《新结婚时代》了。而鲁豫的访谈,刘若英所表达出来的虽然不是安静,但却是另外一种平和,一种随性和自然,不管它是不是刻意经营出来的,但传递出来的感受不是随便就能有的。 第三个是 豆瓣 上的这一系列 帖子 。现在被各种“媒体”搞怕了,倒不是真的想反动,而是想通过各种渠道知道一些“所谓真实”的想法,有些事情本来是真的,但很可能一些人翻译了之后,都会惯性的以为是假的。而这个帖子至少真的反映了一些台湾人的想法,对大陆和台湾之间关系的看法。这个帖

天津体验经济型酒店

因为工作原因,在天津出差了一个星期,算上前一次去,也10天左右了吧。这不危机了么,也给单位省点,好给俺按时发工资,也经济了一把,全部入住经济型酒店。 工作性质决定,需要在不同的地方流窜,于是体验了3个不同品牌的经济型酒店,一共5家门店。 第一个名字忘了,非品牌产品,房价168元。电热水器,烦,没啥好说的,以后不会住这种没有品牌的店,也绝对不会住放热水器的快捷酒店。 第二个是塘沽锦江之星店,在塘沽区河北路,印象很深,门市价189元,洗澡很爽,不用担心没水。房价虽然不大,但也基本够用。 第三个是如家五大道店,40元办会员卡,房价201元,住的楼没电梯,网速慢,印象也深。 第四个是如家鞍山西路店,房价201元,这个算是中奖了,住在端头,房间比其他大不少,很宽敞,退房的时候有个人专门要我退出的那个房间号,看样子是老顾客。 第五个是锦江之星开发区店,158元办了个会员卡,房价206元,这个最好了,房间不大,但里面还有个小桌子和两把椅子。 主要说说如家和锦江之星的感受吧,毕竟两个都是知名品牌。 如家:每个店之间品质有差异,得碰运气。被单是彩色的,我住的两家一个是绿色,一个是粉色,感觉不好。房间里面也是和外立面一样,以黄色为主,不是很舒服。非白色的主基调总给人感觉想偷巧或掩饰脏东西的感觉。会员卡40元,门槛比较低,连续住两天晚上就划得来。在鞍山西路如家住了几天,每天工人都不打扫水池,香皂沫干在黑色台面上的白色渍很是扎眼。房间提供桶装水,不过看台面的清洁程度,让人担心它杯子的清洁程度。如家每个房价配基本书,可以如厕的时候看看,不过这书我兴趣一般。 锦江之星:整体感觉比如家讲究多了,从外观设计到房间的内部设计。房间内部以白色为主基调,被子、枕头也全部都是白色的,很舒服。房间里面提供电水壶和一次性纸杯,连刷牙的杯子都是一次性的。虽然不是很方便,但相对安全、放心。会员卡158元,终身有效,适合长期住锦江之星的人办一张。另外,连着在开发区店住了2天,工人打扫房间的时候很干净,比如家感觉更好。 从这次体验看,锦江之星比如家好些,但至少在天津,锦江之星的店比如家少了很多很多,二者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也许是因为扩张速度慢才保证了锦江之星的品质吧。还有一些其他的快捷酒店,如汉庭、宜必思等。下次再出差准备体验一下汉庭,至于宜必思,说实话,看外观的感觉很不错,但暂时先放放吧,法国人开的。俺不是极端的民

深圳归来印象

图片
很久未去深圳了,最后一次还是2003年末,去香港的时候途径深圳,基本上在酒店睡觉,大部分对深圳的印象基本停留在2001年末。2007年的深圳之行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不同的印象。 对深圳最深的印象就是越来越像香港了,深圳人也毫不避讳对香港的依赖。几个深圳朋友对深圳的未来都感到困惑,都感觉到深圳的空间非常有限,而国家对深圳的政策支持也越来越不明显,而深圳的创业精神还在支撑着深圳人的信念。 深圳非常漂亮,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实施。市政府保持很强的权威性,可以使很多命令很直接地下达到执行者。深圳的城市公共空间能让一个普通的市民感知到纳税人的钱是被很认真地花出去的,不是那么随意。深圳的地铁非常像香港,从售票系统到内部的设置,再到地铁的标识,地铁口的设置同样非常人性化,比北京强100倍。 深圳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中心区的写字楼基本都被民营机构或投资者购买,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更体现了实用和实效。比之于北京的写字楼,深圳的写字楼外表非常漂亮,但走入内部之后,内部空间相对实用,装修材料更是能省则省,让人一下能感觉到在省钱和效果之间的平衡的良苦用心。北京的写字楼机构购买力强劲,不花自己的钱当然就更奢侈些,冠冕堂皇些,很多毕竟是国家的门面啊。 2001年第一次去深圳,到了华强北和东门,还有天虹等一些商场,感觉到深圳的商业太直接了,全是利益直接挂钩,购物环境很差。当时深圳的朋友说,深圳的商场是要讲究单位面积的流水的,不太可能出现像北京东方广场的东西,感觉是好了,但太浪费面积了。如今,深圳中心区的商业出现了 COCO PARK、中心区中轴上的商业带等商业群落,加上图书馆、艺术馆等公用建筑的布局,一个公共的休闲娱乐体系呈现在中心区,很是惬意。全部和地铁联通,还是香港的感觉。 北京和深圳,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深圳其实也是有文化的,大概就是创业与奋斗吧。顺便提一句,深圳的治安情况好了很多,真的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