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标签为“生活”的博文

上网 Vs. 上网

如果有空,把用来上网时间的90%用来读书吧! 这阵子有这么强烈的感觉,实践,实践,实践。

敢吃什么不敢吃什么?

奶粉,鸡蛋,桔子…下一个是什么? 在饭桌上,有人提起“新出事”的鸡蛋,又谈及饭桌上的其他东西,大家倒是很“宽容”,对没有办法避免和判断的事情干脆不去管他,如果过于精细,是不是就该饿死了? 而我,担心的却是儿子。目前奶粉占了他每天饮食的很大一部分,虽然一直吃着“进口”奶粉,但这种信任也是如履薄冰。一天一个鸡蛋也是雷打不动,还有各种饼干、点心之类的东西,还会不会有下一个? 真的无语。

长春出差中...

很想买个硬卧或者软卧,结果还是坐着动车组到了长春,6个小时实在是有点痛苦。 长春很冷,还好有准备,把棉衣穿上,另外还带了羊毛裤,还好,暂时看还不需要。 现在对自己快要是老年待遇了,快养生了。 明天开始工作。

北京限车?

刚看了网上新闻, 北京或每年限发车牌10万 ,典型的“堵”思维,难道从来就没想过“疏”通思维?多少事情是因为堵而起,事情如果都能一堵了之这世界估计早没那么多杂事了。看周老虎等事情,哪个不是堵出来的,车也一样。我估计真的实施了会有不少新的行当产生。如果还套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人也忒冤枉了。 倒牌照的黄牛党; 专门负责定期办理进京证; 河北汽车销量大增; 河北买车服务上牌一条龙; 河北汽车年检服务一条龙; 高速进京方向常年拥堵,办证车辆太多; 短期内汽车销售量大增,为先占个牌照; 二手车价格上升(因为推出便民措施:二手车报废不在10万限额内) …

迟到的十一流水账

本来十一计划有很多事情,看书,带儿子玩,逛街购物...结果,先是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在家呆了几天,后来又因为儿子感冒发烧,又跑医院又上火的,身体第一,健康第一,失去了再知道珍惜就晚了。 十一前几天,连车都开不了,去了两趟中日医院,结果愣没有急诊,看不了。好事是这病死不了人,连急诊都没有,坏事是我还得心怀不安的接着忍受折磨,就这么扛了几天,全世界人都知道俺病了,还是邻居的一点药缓解了俺的病情,终于告别了坐卧不安的状态,幸福幸福啊! 我稍强点,儿子又感冒。半夜睡觉闭着眼睛从小床爬到大床,没盖被,着凉了。小家伙的鼻子塞住了,不吃奶不吃东西的,他还不会对付鼻涕这种东西,嘴里一有东西就不透气,更别说吸奶嘴了。看着小家伙的难受样,真想让他的不舒服转移到我的身上,算是越来越深刻理解父母心了。 儿子的呼吸像拉风箱,心理没底,去了儿童医院。在中秋节的时候去了一次儿童医院,算是领教了人多的力量,上午去的时候记得挂号是696号,等我走的时候已经是1000号了,医生中午不休息,轮流吃饭,第一次有点可怜医生,他们也是人,不是机器啊,就那么一个一个地不停地看。上次的医生还不错,问了问家里有什么药,对症开了一点,所以这次也没太多想。可怎知这次开完了药一交款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开了点抗生素、止咳药,还有两种中药,居然要200大元,只是个小感冒啊,就我看来,那些中药在我看来是可开可不开的。大人吃了也许会缓解症状,问题是小孩根本就不吃药,也没的道理可讲,除了暴力其他基本别无它途,必须得药也就算了,我可不想为了吃可吃可不吃的药把他弄得嚎啕大哭。小孩子一个感冒,医院的要加自己买的猴枣散、冰贴等,就要近400块,还不加上去医院的交通成本、误工成本,可怕啊!不管怎样,儿子渐强,全家人的表情都不同程度的放松。看他又能吃、又能玩了,想想,健康真好! 十一哪也没去,长城开了我的破车一天,还刷了一下车,想想那车上次刷的时候已经是奥运开幕式之前的某天了,为北京省水了。那破车外观也就那样,但里面时间长了不刷实在是受不了,呵呵。 十一最大的成就,虽然没发生在我身上,但全家都高兴:儿子会走了,10月3日晚上,他自己也很好奇,不停地兴奋地走来走去!

姥姥走了

姥姥走了,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终于离开了,88岁。 上次回去的时候就这一天知道只是早晚的事情,但电话里知道了还是强忍着,眼泪才没有下来。上次带儿子回去的时候,姥姥已经卧床了,小家伙在姥姥的身边爬来爬去,一直笑呵呵的,玩累了还趴在姥姥的身边沉沉地睡去。年龄大的人都说,老人家没事,否则小孩子会害怕的。 姥姥很坚强,尽量不给儿女添麻烦,80多岁了,一直到去年,还照顾着看不见的舅舅,每天做饭、擦地,安排着家里两个人的日常起居,一直坚持不请人,只是女儿们每天回去看看。姥姥很惦记着每个孩子,有一点好东西都要分成几份,给每个孩子留着。有人说,如果姥姥只有一个馒头,有人要饿死了,她会把整个馒头都让出来... 我不能回去送您了,姥姥,您一路走好...

单双号生活状态汇报

上班坐公交,单程20公里多点,耗时1~2个小时,视路况和公交司机的技术和心情而定;坐在公交上属无所事事状态,不能睡觉,不能看书,下车基本属于半晕车状态; 北四环早上由惠新东桥至健翔桥东向西方向基本属于拥堵状况,辅路尤甚!今早安慧桥至北辰西桥北侧辅路彻底封路后北四环惠新东桥至安慧桥四环主辅路拥堵严重,惠新东桥至安慧桥走了接近40分钟,与步行相当,车上无数人打电话接电话解释迟到原因。过了健翔桥基本畅通,学院桥、中关村一路畅通。 公交打折后真的很便宜,让我有点吃惊。空调车20余公里仅收费1.2元,因为俺路途遥远,怎么都能混个座,但晃的厉害。很困惑,在公交车上能做点啥呢?时间太长了! 今天空气质量也不咋地,我以为限行了空气就会好些呢,米国人想带口罩,我还真不信了,吃饭也能带着?

发烧的选择

清明小长假跟周末好像没什么区别,不过倒是去老二家里有惊喜!房子还是新装修的好啊,看了他家我又有了装修的冲动,房子真是个给人无限瞎想的地方。 最感兴趣的还是老二那套影音系统,投影仪+音响+功放+电脑,看起来真的影院的感觉,看测试碟看的惊天动地,演唱会更是原音毕现。要是反过头两年,真的可能拍拍脑袋也想copy一份,可现在....时不时去他那happy一下就成了。假如真的也弄了一套,我家儿子非吓到不可,也没有多少机会能让它发挥多少功效,很少机会开啊!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两口子还真会享受生活,除了一套音响,就是那面对音响的沙发了。只有两个人的位置,沙发旁边的扣手一扳,整个人就躺在上面了,面对着投影幕,耳边被各种声音包围,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享受生活?我烧点啥?嘿嘿

如燕盘旋而来的思念

图片
这话题真要不停的思念了,昨天几乎写完了,死机了,硕果无存,一边思念昨天的文字一边写吧,感觉的确会差很多。昨天是专注于感觉,今天时不时会想想昨天写了什么,尽管没有人让我复述。 《新京报》周六的娱乐版不错,有点八卦还不是彻底的无厘头八卦,有时候还能获得一点有用的信息。在上面看到张雨生《如燕盘旋而来的思念》。上网狂搜,发现是台湾版,只能MP3先过过瘾了。从前没有也就没有了,可现在人类失去了网络会怎样? 嘿嘿,那写报告得累死。 《如燕盘旋而来的思念》是一扇门,不仅通往不是时时都能想起的熟悉的声音,也通往和音乐融在一起的感觉。我有个网名叫radio_man,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很简单,和大学时期的北京音乐台有关。那时路凌涛的《老式汽车》,张有待的《北京新音乐》《午夜蓝调》,郑扬的《校园民谣》都是最爱。让以前只能从杂志上看到的音乐变成了流畅的音符进入我的耳朵和心灵。从那时起,Beatles、nirvana等等等等(省略不知道多少字)才鲜活起来。 张雨生算是比较主流、商业化,特有的声音早就很熟悉,直到《带我去月球》才知道他的另一面(通过卡带渠道只能挺到引进的专辑,其他是万万不知的,那时候信息可远不如现在发达,google还不知道在哪呢或者说我还不知道网络是啥玩意呢),一种在主流和自我之间的挣扎。大学的某年,广播里满是怀念他的节目,现在还能想起午夜里在宿舍的床上听着广播里面的歌... 音乐会因为记忆而丰富,记忆会因为音乐而清晰。一直怀念那个年代,对我来说,快乐来得如此简单。而那时台湾歌手的那种人文关怀并没有完全被商业掩埋。家里还有很多平日搜集起来的老CD,其实也很少听,偶尔收拾柜子的时候看着封面,扑面而来的熟悉的气息。现在的主流流行音乐在周杰伦这个牛仔变得很忙之后,还真不知道听啥了。心境变了,环境变了,音乐也变了。大概还是自己变了,现在的小孩子也有自己的乐趣,并不能因为他们缺失了我们当时的感觉而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电驴在辛勤的下载,快点,快点,最好是直接落下,可别盘旋了! 如燕盘旋而来的思念,思念一位歌手,思念一种感觉,思念一段青春。

二月二理发

昨天二月二,特意花了200大元买了个理发器,给儿子剃了一个龙头。小家伙开始还是好奇,中间便呜呜的哭了起来,大概是因为害怕吧,我想他应该还没有为我的手艺感到悲伤的能力。 儿子一天天长大,好像一个时间记录仪,没有他的时候日子还没感觉那么快,因为生活中的变化的确不多。自从他来到家里,每时每刻忠实的通过自己的模样记录着时间的快速流逝。 春天来了,爸妈经常带他出去和院子里的小朋友晒太阳,连着一个星期,他的小脸和鼻尖已经有了点太阳留下的黑色,再加上我给理了发,越来越有男孩子的特征了,越来越像小男子汉了。估计理发之后不会有人再问:男孩女孩啊? 顺带说一句,理发的推子还真好用,松下的,又支持了一下日货。

杂事一堆

时代的晚上:想廉价参加一把老崔的狂欢,看来还是钱少的人多,低价票没了,又舍不得花钱,只能想想了,最近支出太多,只好有所舍弃。 CANON 400D:以儿子为借口满足自己的小欲望。看相机的顺序是,400D-D80-40D-D80-400D,下手的时候还是买了个400D,无他,钱包决定行为。我也没啥C家或N家的情节,之前倒是比较喜欢NIKON,最近对CANON比较感兴趣,无他,一句“感动常在”直接杀到心中软软的地方,王力宏傻傻的“尼康就是不一样”,有啥不一样,呵呵。 书本:《地下乡愁蓝调》《遥远的乡愁》。乡愁都跟音乐有关,都跟台湾有关。一本是台湾人写的,一本是写台湾的。马世芳的文笔好的要命,公路的资料还算齐全,其实,都是勾起了有关青春和音乐的记忆。想起了打口带,想起了宿舍走廊,想起了那把破吉他。 北京CBD:前天去东面转了一圈,变化真是大。在CBD内办公时候看到的效果图基本都变成了真的,看起来都跟图差不多,嘿嘿。中央电视台的板凳也有了雏形,说实话,是挺让人担心要倒了。每天在西面和北面活动,冷不丁去东面一趟,直接的感觉:被这个世界抛弃了。

北京市新生儿随父亲落户全攻略!

北京户口到现在控制的还很严格,老婆的户口落在沈阳的朋友家,最近总是用EMS递来递去,真是麻烦,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其实,之前一直没有感觉到什么不便,自从打算要宝宝开始,就开始折腾,到网上查到很多相关的故事,每个人的版本都不太一样,我把我的经历写出来,希望能给大家个参考。 1、计划要宝宝阶段:准生证。 办理准生证需要的东西并不是很多,主要有初婚未育证明(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等。证件都好办,大不了麻烦点,主要是女方的初婚未育证明比较麻烦。因为女方不是北京户口,在北京生活,即使买了房子还要"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面,算流动人口。初婚未育证明需要盖几个章子,单位的、居委会的、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章。我办理的时候主要卡在居委会上。 现在大都是民营企业,不像之前的国企,还有主管计划生育的部门,所以单位的章子好盖,但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都担心负责任,一般盖这个章子会比较小心,处处刁难。我在居住的小区的居委会盖章时,他们让我去老婆户口所在地沈阳盖,去了沈阳,沈阳那边一看户口本就说:"这个人已经离开这里了,这里的适龄女青年我们都跟踪调查过,计划生育属于属地管理,初婚未育证明要到北京盖章,然后拿到沈阳去开准生证。"于是,又回到北京,居委会的人再次挑了很多毛病,就是不给盖。直接找到街道办事处主管计划生育和落户的部门,5分钟搞定!因为北京流动人口多,这种情况太多了。 拿着女方户口所在地的准生证到北京换领北京市的"生育服务证",到此,准生证算办理完了。 经验:按正常程序女方从户口所在地流动到外地后,应该办理一个"生育服务证"随身携带,计划生育的确是属地管理。流动人口少的地方主管计划生育的人基本了解管辖片区内的适龄女青年。由于流动人口多,反正我在的居委会让自己去申报,不是生孩子谁了解这个程序。我的经历是居委会难打交到,很多流程也不清楚,还不如自上而下,先到街道主管计划生育的部门问清楚,然后再盖章,初婚未育证明一定要有计划生育字样的章子。 2、落户阶段: 孩子出生后,起好名字,交了住院费,开立出生证。 准备以下资料:街道用 出生证; 父母双方的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 初婚未育证明; 生育服务证; 几张表格(在街道办事处领的),填好到南方单位盖章,还有要在居委会盖章的; 以上证件类都要复印件; 凭以上资料办

养儿方知父母恩,小儿即将满月。

怀孕的时候就时不常想起这句古话,当孩子出生之后,更是体会到为人父母并不是那么容易。 孩子早产,虽然体重身长指标非常不错,但到今天还没到预产期,身体的各项发育当然与足月儿还是有差别。初为人父人母的那种兴奋和忙碌自然不必说,可过多的感觉还是紧张。孩子的一点点不适便被放大,在网上各种育儿论坛中寻找经验与体会,紧张的心态下难免对号入座,其中烦恼自不必说。 月子里小宝宝已经出了3次门,去了3趟医院,去的多了方知医生也不是神医,不可能像计算机一样马上判断"是"或"否",也需要一个过程,时间长了,自然也会摸出些门道,终于心态平和些了,医生+网络上的经验也算是安抚父母心情的灵丹妙药。看了网上五花八门的问题和症状方知几乎每对新父母都曾经受过曾经的煎熬。 我和老婆都属于睡觉比较死的那种,雷打不动。为人母和为人父还是略有不同,晚上孩子一哭老婆就醒了,而我却无动于衷,特意交代老婆半夜可以用重典让我醒来帮忙。白天还要上班,老婆往往不忍,一般都是能自己应付就自己搞定,实在不行方叫醒我。而我往往是在老婆的重拳之下突然惊醒,前几天还双眼迷离,现在却也适应醒来之后立马换尿布打蚊子之类的事情,之后也能快速睡去,人的适应能力还是强啊。 拿出dv机看看孩子出生之前的事情:老婆的肚皮被孩子踢的一动一动的,老婆因为肚子增大走路的方式都变了,孩子第一天出生时候的哼哼唧唧,现在吃奶时候较劲的小脚丫,吃奶过后的满足劲,安详的睡姿,呵呵,真的有种幸福感。 孩子快满月了,由于小事不断,加之犹犹豫豫,名字还没定,赶紧起名上户口吧,接下来还要打疫苗,事情真多真多.......昨天一个以前的同事在网上说,"向有勇气为人父母的人致敬",看似平常事,真的不过分,现在我也算为人父母的一份子了。

赞一下深圳上海宾馆

在深圳的时候住上海宾馆,用自己的信用卡做的预授权,我提前回京,走的时候同事用现金结帐。结帐的时候前天承诺用传真取消预授权,今天无意间查询信用卡的可用额度,预授权已经取消。回想当年在沈阳的酒店,也是同样的情况,预授权足足占用了我一个月的时间,哼哼。 另外,上海宾馆的服务也不错,居然有免费的洗衣服务,不知道在什么规则下允许,反正享用了一把。上海宾馆的有点老了,空间相对狭窄,不过还算舒服、周到,下次去还可以考虑。

国航的行李迟到-做个消费者可真不容易

图片
在中国,做个消费者可真不容易,尤其是所谓的大公司的消费者就更辛苦。 今天下午乘坐国航的CA1338航班从深圳飞北京,在深圳地勤的小姐苦口婆心地劝说俺把行李托运,没多想就托了。到了北京,等了半个多小时整个飞机居然居然一件行李都没见到。跑到查询处,那边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一个劲的说查啊查的,开始大家还都听解释,在等,后来几个工作人员的口径不一致被发现了破绽,顿时群情激昂。 很多人的形成的确被耽误了,我身边的一个乘客在飞机降落后的滑行阶段让朋友帮着买了6点的火车票。3点10分下的飞机,折腾了半天,我坐上机场大巴已经4:40了。行李拿到了,问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办,国航服务台的人也真是干脆,"航空公司给您道歉,还能怎么样"。 其实的确也难为了这些所谓"窗口"的服务人员,客人什么事情都要拿他们出气,也练就了他们一副厚脸皮,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像一个木偶一样机械地重复着某一句话,连一点歉意都看不出来,这大概不是国航一家吧,想想之前的银行排队事件,唉,又能咋样,花个钱,也真的是很辛苦。 服务的人辛苦,被服务的人也辛苦,这事咋的呢?

N70的网络生活

大概是工作原因,自己觉得自己有些神经质了,总是关注着变化的信息, 通过网络、通过报纸、通过很多可能的渠道, 其实这些信息到底多少是有用的呢?很难讲,习惯形成了就很麻烦, 没有网络的生活有时候也是挺幸福的,呵呵。 最近总出差,旅途中很是无聊,坐夜车还好,在动车组上就很是无聊, 花了"大价钱"买了个N70,总是想物尽其用一把, 只用来打电话和看短信岂不是浪费? 用搜索引擎刮网三尺,终于将手机全副武装, 这下基本逃不掉信息的包围了,想想还真累,分享一下吧。 邮件、qq、msn、rss阅读、即时天气: mimo http://www.mimoclub.com 这个软件不错,基本满足了我大部分要求, 支持qq、msn,随时可以看谁在线,即时天气可以随时查询要去地方的天气。 rss阅读也基本可以满足,就是rss源的新闻还是有限, 的确不如自己到屏幕上点击来的痛快, 不过旅途解闷基本也可以满足要求。 pushmail最近好像不太好用,我126.com的信箱经常登录不上去, 官方说在升级,再等等看吧。 这软件的协议我仔细看了一下,保留随时收费的权利, 如果真是那样,只有另外再找其他代替软件了。 另外,有一点比较麻烦,软件升级无法兼容旧版本软件, 有时候在旅途中想用就必须通过gprs下载,浪费流量啊。 邮件、blog: gmail官方软件 http:// gmail.com/app 必须用手机下载,电脑上无法下载,直接用手机访问上面的地址就行了。 这个软件很好的支持gmail,通过blogger的邮件发布,可以发blog, 国内的邮箱都有广告,只有gmail没有,可以用来发blog。 talkonaut(gtalk )、 twitter 、 imfied : 这三个组合起来可以支持更新twitter。 其实我的twitter只是自己没事瞎说话的地方, 也是自己的一个手机记事本,也没有任何朋友的加入。 talkonaut可以支持手机上的gtalk,可以通过imfied的twitter插件更新twitter, imified是一个IM机器人,支持很多插件和网络服务, 刚接触imified的时候特别兴奋,以为可以靠他在手机上解决很多事情, 事实还是差点。 总体感觉imified支持gtalk比其他IM软件稳定。 股票: 大智慧 、 恒生投资通 。 全民皆股了,咱也不能

昨天晚上的火烧云。

图片
生活总是需要自己找一些感动和乐趣。

又是一年一(火车)票难求。

又是一年回家时。 托了几拨朋友外加票贩子,结果14号的火车票还是没有拿到,今年所谓向别人预定的票再一次不知踪影。年年都必须经历一次镇痛,真是要命。现在估计类似北京上海深圳这种的流动人口巨多的城市没有几个人能够安心工作,火车票绝对是第一热点。 今年火车票没涨价,14号~16号的火车票好像比往年更难买。虽然没看见票在哪里,但我也不是太急,到最后甭管哪天总能走掉。这么多年年年票紧张,但哪年也没听说谁因为没买到火车票而未能回家,只能说权利寻租在这里起了大作用了,只是听说谁加了多少多少钱才买到票,谁经历了多少多少曲折的才搞到票。这年头,加多少钱只是一个谈资而已,为了回家,加多少钱已经不敏感了。 恰巧昨晚看了《焦点访谈》,讲述绿皮车的故事。看到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承认火车的服务这么多年来的确有所提高,但也不能净挑相对好的说吧。去年我也是坐绿皮车的卧铺回家的,硬座的窗户都开了,谁爬上去算谁,好多有票的没能上车。而《焦点访谈》中的绿皮车真的算不上严重超员。唉,每到《新闻联播》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把台调到北京2的"八卦新闻"(老婆起的名字),并不时挤兑我,但这八卦还真有点意思,也算是百花齐放吧。 最后,转个笑话,不知是编的还是真的: 今天上班遇到一件搞笑的事情,我在出租车里听到别人打电话到电台点歌,有一个男人打电话进去说:"我是外地人,现在回家的车票买不到了,只好在这里过年了。我想点首歌。" 主持人问他:"你想点歌送给谁?" 我当时还想这还用问,肯定是远方的父母亲人了,谁知道他却回答说:"我想点一首陈小春的《算你狠》,送给火车站所有工作人员以及所有票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