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录取分享季感想:申请不是玄学

图片
分享季 孩子们进入了假期,早申也完成了一段时间,学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同学线上早申分享。有一天晚上连听了3个孩子的分享之后,心生很多感慨。都说美本是玄学,这两年看了那么多的分享,越来越觉得其实这是个科学,只不过没有完全量化到某一个点上而已,不能用类似于“分数”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所以经常被宣传为“玄学”。早申后第一时间听了很多有关“低分高录”等等的鬼故事,越发感觉需要屏蔽很多信息。结果越玄,越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看完学校推出的娃的分享,简单清爽,只有干货没有玄学,更接近真相。这类分享非常值得仔细揣摩,且听且珍惜。 签证Vs.申请 请过旅行社做签证的朋友可能大概有个感觉,其实事情大部分还是要自己按要求提供资料,很多事情还要自己做。当经历了那个过程,回头再看,好像服务了个寂寞,貌似自己来也可以。第一次做,因为没有经历过,但又觉得这个事情非常重要,找个人做“拐棍”,心理会更有数一些。第二次,可能就会自己做,即使没有那么多的把握,但每一个环节按要求做完,这可能也是签证服务帮你复核一次而已,他永远无法代替你去面签。 只不过,申请对于每个娃只有一次。 科学的不完全归纳 既然能出来分享,学校推出来的娃,看起来申请结果都不错,而娃们在分享中表达出来的成熟度、积极的心态,申请结果是他们应得的。而这种积极的思维和申请的结果不断正向激励,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生赢家的起点。也许有些考试时选拔的科学,美本可能是研究人的科学。教育没有高低贵贱,每条道路都有人成才,只是选择了某条路,便需要研究明白,坚定走下去。 时间管理大师 每个娃都把自己整个高中的关键节点用一根时间线的方式表现出来,即使是事后的总结“美化”,也是经过思考抽象出来的。每个人在当局的时候可能都是谜同时压力山大,但事后看起来,那条清晰的线,一定是复盘得来的。同时,也是下一个阶段新的起点,这样的娃,有什么理由不脱颖而出呢? 记得有一个娃,高二暑假一个夏校,二个实习,白天朝九晚五上班,晚上给远在天边的孩子们上线上英语课,课后还有4个小时的备课。就这么持续3周,我想很多大人也很难坚持下来。其实我记住了很多细节,因为隐私的原因,不想多写。但就这一个时间线,我想已经PK掉很多人,不管他是什么动机,能够坚持下来本身就是同龄人中的少数。 思辨、勤奋 在学术探索当中,每一个娃分享的娃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其中有个娃,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将平时积累的素

股市房市:刻意练习成为情绪稳定的中年人

 人生赢家:情绪稳定 股市跌出了翔。 如果今天没忍住在下跌最快的时候清仓,可能是真正的人间悲剧(不过也不好说,明天没准又会跌成鬼)。看看证券公司APP还好,最怕的是打开微信,如果你再有个群以股友居多,那恭喜你,练习控制情绪的机会到了。 有个流行的词儿叫“情绪价值”,还刻意问了一下度娘,好在第一页没有被莆田系攻陷,我忽然看到了他们居然还没有进军“心理健康”这个产业,在当下的环境下,我觉得他们不是看不见,应该是知道不是恰当的时机。看来看去,虽然有很多或中性或积极的解释,我还是禁不住把情绪价值定义成容易“被收割”的那个关键点。无论是博流量、还是促成交下单,好像“情绪价值”都是最有利的点。 人生赢家也许就是:成为情绪稳定的中年人。 地产:人找地Vs.地找人 偶然的机会跟老朋友坐在一起扯淡,有些道理好像都懂,但真碰到具体事情,大部分时候还是无限感慨。作为一个中年人,需要跟无数的惯性作斗争。“听过那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就是我们的宿命。 英语非母语的小孩,很大一部分人还是需要先想明白汉语,再想办法翻译,真正能用英文思考和构建的恐怕绝对是少数,所以底层思维语言的不同导致底层的逻辑一定有很多差别。中年人是拥抱互联网的一代,超前投入互联网的人很多成为了烈士,其中少数人成为了英雄;而小朋友们是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对他们来说,不需要拥抱,像空气和水一样一直未曾离开。 地产呢,在二三十年的光景里面,都是“人找地”,只要是地,地能变成房,就是稀缺资源。而如今,地产被打到了谷底,貌似怎么搞都没戏。实际上是变成了“地找人”的年代。也许新生代的公司,出生就是如此环境。但对于在“人找地”的环境里浸淫太久了的我这样的老人家,总是在“人找地”和“没出路”两种情境里徘徊,对于“地找人”的选项是要“刻意练习”的,必须时刻警醒。 出清:强者思维 某天,微信公众号推给我一篇极短的有关毛选的文章,其中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大意就是毛选是强者思维。虽然没有详细定义强者思维是什么,字面理解应该是“建立规则”,而不是一位地遵守规则,这个建立,应该也包含着打破规则,重新建立规则。 小时候死记硬背了很多政治题,以为考完试就忘了,但实际上潜移默化已经浸入思维,只是不自知而已。真翻起毛选,发现很多词句很熟悉,只是理解的程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在那个年代,也是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放在现在,也并不过时。 在情绪里面,很容易以自

时间的格栅

图片
14天 从疫情来了之后,生活就被分成了以14天为进制的隔离天,继续+7天+7天,生活好像被偷走了2年。虽然好像已经习惯了疫情下的某些日常,比如口罩、核酸、扫码,生活好像还是少了很多东西。缺的好像是远行、看世界,其实,最缺的是憧憬和希望。不缺的是看中当下和及时行乐。被奚落的《十三邀》许知远坚持到今天,“寻求意义”从一种太“把自己特别当回事”,变成了一种稀缺,原来的“装”,也变成了偶尔可以有的一种共鸣。 1年 纸质媒体为主的时候,总是在新年的交替之时有很多总结和展望,不管会不会预测准确,总是乐此不疲,也没有人会把去年的预测拿出来一个个来验证。编辑们极尽所能的总结,却也总是看点满满。这两年因为疫情的不确定,好像少了很多总结和预测,只剩下罗胖还在努力坚持不食言。 人不预测了,科技准时到来。APP横行天下的当下,每一个动作都被记录在案,我们只是一堆行走的数据。在这个特殊的节点,被重新呈现,每点开一个软件,都试图从它的角度解读你。每一位你都是个性的,因数据而不同。而我们自己,也没有把自己记得那么清楚,模糊也是一种美。 3年 三年想必也是一个重要的周期,幼儿园三年、小学是2个三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时间真快,回北京也有三年了。过去的很长一个周期里面,三年对我来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周期,三年,每过三年,都是一个开始。 从2020年春节武汉开始,到现在是2年的时间,有很多预言三年疫情就会随着病毒传播变异,毒性减弱,变成普通的病毒。期待疫情三年大致会过去,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会降低到最低程度。世界也许永远不会回到过去,但也会比现在更好,期待这个三年的预言成真。 在京三年,又是同一家企业共同发展的三年。初创企业,三年就会有些模样,最初的设想在三年中得到验证和修正,甚至证伪。中途参与一家企业,大致有三年,团队才会形成一些基本的共识,不同工作背景、成长背景的人凑在一起,基本共识是起码高效工作的起点。站在这个三年的起点去看下一个三年,对过去感恩,对未来憧憬。 不确定中的确定 一场疫情彻底打破了曾经习惯了线性的生活,对增长的理解、努力的理解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对不确定的理解,对确定性的理解,对环境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会重塑看待世界并为之奋斗的方式。 偶尔回想疫情这2年,也有一些意外的得到。读了部分闲书,重新理解历史、科技、国家、自己。看到很多不可能,磨砺心性,看到不可能中的可能;疫情不可能走,时间

核酸:隐形车票

图片
Photo by 郑釜 在当下的防控形势下,进出北京需要48小时核酸报告,做核酸就变成了很多小伙伴的家常便饭。在当下这种城市间频繁互动的经济形态下,证明自己的“清白”便是一张小小的核酸报告。连续5-6周,每周做至少2次,最多5次核酸的经历,也是无奈之举。 1.各个城市的健康码还不通行,各省有各省的系统,不同城市间出差大部分需要当地的健康码,部分城市出示其他地区健康码也管用; 2.每个地区核酸检测的流程均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优化,形成了简单高效的流程,可以实现线上挂号、缴费、查询结果; 3.承诺24小时出核酸报告的结果,基本在6小时内可以出来,少量监测点3-4小时即可; 4.核酸报告电子版第一时间在检测医院的小程序上第一时间查询,很快可以跟当地的健康码关联显示; 5.异地核酸结果与北京健康宝的关联时间不定,大部分在24小时之后可以在北京健康宝中查询到; 6.北京健康宝只记录北京当地的核酸检测记录,在北京检测后,会覆盖掉异地的结果,异地检测结果不会记录在历史当中; 7.北京的核酸检测依然是几乎最贵的,是单人试剂检测,在三四线城市的混检当中,本人做过最低价格是8元/人; 8.混检和单独试剂的检测出结果的速度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别; 9.目前规定进出京均需要持核酸报告和行程码,飞机进出京办理登机牌均需要核酸报告,高铁与自驾进京时才需要; 10.如果在出差途中,某地忽然显示“🌟”号是最麻烦的,可能因此不能回京,要在京外待14天把“🌟”熬掉; 11.海南全省对北京来的旅客,需要48小时内2次不同地点的核酸阴性报告; 12.北京有🌟的情况下,深圳对所有北京航班旅客落地统一做核酸检测才可以出机场,免费,当下无🌟管控方式不详; 13.个人信息不规则地散落各地,不填各种表单无法出行,有极大的信息泄露的风险; 14.从出行实际感受看,深圳、海南等地执行的出机场刷身份证,基本身份证号码与其他相关信息已经关联,既然数据已经归集,期待管理手段更加简化; 15.当下北京大都是单一试剂,成本高,即使是纯商业行为,也可以混检,降低群众出行成本; 16.北京缺乏明确的24小时核酸检测地点的指引,也缺乏加急核酸检测服务的指引,对于突发急事出行不友好; 同疫苗一样,核酸检测阴性出行也是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期待流程进一步简化,成本进一步降低,共同守护好疫情的屏障,避免形成出

有趣的事儿

上班几天,一些变化和偶然想想觉得挺逗的,尽管新环境还在适应中,世界还是挺奇妙的。 1、在地铁站里面遇到了多年未见的师兄,办公室也成了邻居。问问他这么多年还唱歌么,曰:早不唱了。当年可是走廊里的情歌王子,当年啊当年; 2、还是地铁口,碰见了高中同学,参加联通3G品牌发布会刚完,还是巧合; 3、在业务上碰见了多年未见的另外一个师兄,当年分配的时候可是在一个系统内呢,还经常去他的科室玩呢。 4、每次下班的时候地铁口就像一个小市场,卖的东西千奇百怪,从LV到安全套做的装饰品,卖这些东西的人本身都快成行为艺术了; 又成为一个小白领,一个地铁族,貌似光鲜的上班地儿,成本很是高昂,适应中...感觉自己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了。

决定

当我真的决定后,心里空空的,没有一丝喜悦。回想起之前的几次换工作,心情很不一样。除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现实的改变外,情感应该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晃在这个公司已经走过了5年,这5年里,虽然心情起起伏伏,但始终怀揣梦想,把所有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未来、自己的梦想去做,一直在向前走。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以一种复杂的心情离开,有些不知道目标的错觉。一直把很多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选择一个事情跟选择一份工作很可能是两码事儿。目前还不是特别确定,我希望自己能真的融入新的工作,找到一份新的事业,但现在的心理状况暂时还没有这种感觉,积极面对新生活吧! 回头想想这5年,是人生变化很大的5年。在这5年里,结婚、生子,如今儿子都会背诗了;开上了第一辆车,虽然很破;从心怀希望到满心疲惫再到犹豫不决,日子就这么一点点走过,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5年,这样的5年,没有几个。 按说,有选择应该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既然选择了就应该有勇气和自信去面对,不过心里还总纠缠在这种破事儿上,心智还不够成熟,一个朋友的一个短信让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惭愧:“所有人的心都很硬,还是你的心最软。”做一个职业人吧,而不是一个情感人,去面对未来的路。

释怀

虽然早些时候就已经做出了决定,但今天算是给了别人一个确定的答复,也让自己踏踏实实地落了地,也让家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在这个时间说起来应该是昨天的事情了吧。想想过程中可能很多事情做的不“漂亮”,但至少忠于自己,忠于心灵,所以,也没有什么可以彷徨,也不必徘徊。这么晚了,这样的状态再看 这样的网站 心情会不一样。说真的,这么多天了,还真有点想家,想老婆孩儿了,呵呵,听着电话那头的童音,看看网上的照片,据说,他又长能耐了,学会了很多“耍驴”的本领。 Tracy Raver 的网站聚集了很多小孩子和家庭的照片,一切是非常的美好和安静,当看到他们的眼神,一切语言都是多余的。在这个四处奔忙的世界里,真希望自己能从内心拥有这种状态,不仅仅是在灯下的深夜。看见这组照片的时候,想起了家里的宝宝,看着她的分类newborn-babies-kids-family,不由得感慨日子就那么快的过去,一去而不复返。想起刚出生时把他捧在手里,想起他的小手拉着你,想起老婆和他熟睡的样子… 幸福与责任啊。